文献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会文献 / 文献

《教友传教》法令 (AA)

作者: 来源:网络转载 发布时间:2014-05-28 17:46:58 浏览次数: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文献
《教友传教》法令 
Decretum De apostolatu laicorum 
Apostolicam Actuositatem (AA)
天主众仆之仆,主教保禄,偕同神圣会议之诸位教长,为永久纪念事 
   
 
 1 关於教友在教会的使命中所特有而且绝对必要参与的部分,在别处已有论及
(一),现在,为加强上主子民从事传教事业的热忱(二),神圣公会议以关切之情再
度向教友致意。教友的从事传教事业,源出教友使命的本身,在教会里,无时可缺。
圣经便十分明确地指出,教会初期这种活动曾经是如何自发自动,且有何等的成效
(参阅宗:十一,19-21;十八:26;罗:十六:1-16;斐:四,3)。   
我们的时代向教友所要求的热忱,并不次於过去,反之,当前环境要求他们应
更加强,更拓展他们的传教事业。事实上,人口的继续膨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人
与人的关系日趋密切,不仅扩大了教友从事传教事业的领域——大部分工作只有教友
可以做——,而且也激起了新的问题,要求他们重大的责任感和热忱。目前,人类生
活许多部门的独立发展,这种情形本来合理,不过因为往往发生与伦理、宗教规范脱
节现象,给基督信徒生活造成严重危机,传教事业遂愈显迫切。此外,许多地区司铎
缺乏,或者司铎行使职权的自由被剥夺,亦 屡见不鲜,没有教友的工作,教会几乎难
以存在和工作。    
传教事业多方面的迫切要求,是圣神明显地在工作,祂使当代教友愈来愈自觉
到他们的责任,到处激励他们献身,为基督和教会服务(三) 。    
大公会议愿意在这一法令内,阐明教友传教的本质、特点和各种形式;指出其
基本原则,并给予牧灵性的指示,以求其更为有效的施行;这一切应作为修改教会法
典有关教友传教的准绳。    
   
   ?附注  
 (一) 参阅教宗若望廿三世,一九六一年十二月廿五日,《人类救援》宗座宪章:《宗座公报》
[= AAS] 五四卷(一九六二)七至十页。
 (二) 参阅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 ,《教会 》教义宪章 33 节 :《宗座公报》五七卷(一九六
五)三十九页。《礼仪 》宪章 26-40 节:《宗座公报》五六卷(一九六四)一O七至一一一页。《大众
传播工具》法令:《宗座公报》五六卷(一九六四)一四五至一五三页。《大公主义》法令:《宗座公
报》五七卷(一九六五)九O至一O七页。《主教在教会内牧灵职务》法令 16-18 节。《天主教教育》
宣言 3.5.7 节。 
 (三) 参阅教宗比约十二世,一九四六年二月十八日,《向枢机的讲话》:《宗座公报》三八卷
(一九四六)一O一至一O二页。同一教宗,一九五七年八月廿五日,《向天主教工青的训词》:《宗
座公报》四九卷(一九五七)八四三页。  
       
    教友参与教会的使命
 2 教会创立的目的便是为光荣天主父而传播基督的神国,使人人分享救赎神
恩,再通过人使普世导向基督(一)。奥妙身体指向这一目标的全部行动便叫做「传教
事业」,教会通过它的百肢以不同方式进行这一事业,原来基督徒的使命实际上就它
的本质来看,亦就是传教的使命。在一个有生命的整体中,没有一个肢体的行动是纯
被动的,而是和身体的生命一同参与其活动;同样的基督的身体,即教会,「全身都
结构紧凑,藉着各关节的互相补助,且按照各肢体的功用各尽其职,使身体不断增
长」(弗:四,16)。而且这一身体有那样的和谐,肢体间那样紧凑严密,相辅相成
(参阅弗:四,16),至使一个肢体如果不依照它特有的能力为全体的发展而工作,
便应当说是对教会、对自己都无用的肢体。   
在教会内职分虽有区别,使命却是一致的。基督授予了宗徒们及其继位者以祂
的名义和祂的权力训诲、治理和祝圣的职务。但是教友,由於他们分享基督为司祭、
先知、君王的职务,他们各按其身分在教会里、在世界上,也执行着全体天主子民的
使命(二)。事实上,他们向人宣讲福音,圣化人,以福音精神充实改善现世秩序,至
使他们的行动在现世秩序内为基督建立起光辉的信誉,为人灵的救援服务,便是执行
教友传教事业。在俗教友身份的特点是:他们生活在尘世中,置身於世俗事务中,天
主召叫他们,要他们充沛了基督的精神,以发酵的方式,在世间从事传教事业。    
  
 3 教友传教的义务和权利都由他们和首脑基督的契合而来。实际上,他们因圣
洗而被置於基督的奥妙身体内,因坚振而受到了圣神德能的强化,被上主委任去从事
传教事业。他们被祝圣为王家的司祭,圣洁的国民(参阅伯前:二,4-10),志在通
过一切行动,奉献精神祭礼,处处为基督作证。此外,以圣事,尤其以圣体圣事去输
送、营养那为一切传教事业之灵魂的爱德(三)。   
天主圣神在教会一切成员心中传播信德、望德、爱德,传教事业即在这三德中
进行。而且由於上主最大爱德诫命的要求,每一个基督信徒都有责任去寻求上主的荣
耀,夫使祂的神国来临,寻求一切人的永生,使他们认识惟一真神,认识祂所派遣的
耶稣基督(参阅若:十七,3)。     於是一切基督徒都负有一项高贵的使命:为使上主救人的信息到处为所有人的
知晓、接受。    
天主圣神通过服务的职责和圣事,已经在做着圣化天主子民的工作,为了进行
这一宗徒事业,祂还给予信友以特殊的恩惠,「随自己的心愿,分配与各人」(格
前:十二,7-11),为使他们「各人依照自己所领受的神恩,彼此服事,做天主各种
恩宠的好管家」(伯前:四,10),为在爱德中将全体建立起来(参阅弗:四,
16)。由於接受这类神恩,虽则是最简朴的神恩,为每一个信徒便产生使用这些神恩
的权利和义务,就是在教会内并在人世间,为着人们的利益及教会的建设,在「随意
吹向某一方」(若:三,8)的圣神的自由内去使用,同时要和基督内的弟兄们,尤
其要和自己的牧人共融在一起,因为是他们负责审断神恩的真假及其正当的用途,这
并不是要他们扑灭神恩,而是要他们考验一切,择其善者而持守之(参阅得前:五,
12.19.21)(四)。    
  
 4 既然教会全部传教事业的来源是天主父所派遣的基督,当然教友传教的成效
也在於他们和基督生命的契合,依照主的话「那住在我内,我也住在他内的,他就结
许多的果实,因为离了我,你们什麽也不能作」(若:十五,5)。   
这种和基督亲密结合的生活,在教会内是以一切信友共同享有的精神方法,特
别是以积极的参与圣教礼仪来营养(五);教友应当这样去利用这些精神方法,即当他
们在一般的生活条件之下,善尽自己的职责时,不要将自己的生活和同基督的契合分
割开来,而是依照天主的意旨来完成他们的工作,在和基督的相契上,时有增进。循
着这条道路,教友应以兴奋欢悦的心情,在圣德上进步,以智慧与容忍去克服困难
(六)。无论是照顾家庭,无论是其他世俗中的职分,都不应当和他们生活中的神修精
神脱节,正如圣保禄宗徒所说的:「你们无论作什麽,或在言语上、或在行为上,一
切都该因主耶稣的名而做,藉着祂感谢天主父」(哥:三,17)。    
这种生活需要经常的修练信德、望德、爱德。    
只有在信德光照下,只有默思上主的言语才能够时时处处认识天主,「因为我
们生活、行动、存在,都在祂内」(宗:十七,28),才能够在一切境遇中,寻求祂的意旨,在每个人身上看到基督——无论这人是近人或外人——才能够正确判别现世
事物本身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对人终极目标的意义和价值。   
凡有这种信心的人,是在记念主的十字架与复活,都生活在天主子女对启示的
希望之中。  
他们在当前生活旅程中和基督一同隐藏在上主内,他们摆脱掉财富的奴役,而
向往永恒的事物,以慷慨的心情完全献身於广扬上主神国的事业,以基督的精神作为
现世秩序的灵魂,使之趋向完美。在生活的逆境中,想及「我实在以为现时的苦楚,
与将来要显示在我们身上的光荣是不能较量的」(罗:八,18),在希望中找到勇
气。  
在从上主来的爱德的推动之下,他们对一切人行善,特别对在信仰内同为弟兄
的人(参阅迦:六,10),「所以你们应放弃一切邪恶,一切欺诈、虚伪、嫉妒和各
种诽谤」(伯前:二,1),而吸引人归向基督。上主的爱「藉着赐与我们的圣神,已
倾注在我们心中了」(罗:五,5),使教友确实有力量在他们的生活里表现真福的精
神。追随着贫穷的基督,不为缺乏现世的财富而沮丧,也不为了富有而骄矜;效法谦
逊的基督,不慕虚荣(参阅迦:五,26),而追求中悦上主胜於得人欢心,经常准备
妥切,为基督而抛弃一切(参阅路:十四,26),为正义而忍受迫害(参阅玛;五,
10),记取主的教训:「谁若愿意跟随我,该弃绝自己,背着自己的十字架来跟随
我」(玛:十六,24)。彼此间培养基督化的友谊,在不拘何种需要时,互相帮忙。  
教友们或是度婚姻家庭生活,或是独身寡居的生活,或是在疾病中,或是在职业及社
会工作中,他们的神修生活都应当具有相当的特色。他们要利要圣神所赐的恩惠不停
地去培育他们天赋的、相当他们这种身份的品质和才能。  
此外,教友们响应特殊的圣召,加入教会所批准的任何团体,也一样应当努
力,忠诚地去完成这类团体成员应有的特殊神修生活。  
一切信友还应当注意自己在职业上的特长、家庭意识、国民意识以及社会关系所要求
的美德,即廉洁、正义、诚实、礼貌、果敢等,没有这些美德,即不可能度真正的基
督徒生活。  
这种神修和传教生活的完美模范,是宗徒之后荣福童贞玛利亚,她在人间时,
度的是人人所共有的、充满了家庭中常有的忧患和劳苦的生活,她却常亲密地和她的
圣子相契无间,而且以特殊方式,曾经和救世主的事业合作;现在,她被召升天,「以她的母爱照顾她圣子尚在人生旅途为困难包围的弟兄们,直到他们被引进幸福的
天乡」(七)。大家都应当以极大的热诚尊敬她,并应将自己的生活与传教事业,付托
给她慈母的照顾之下。  
   ?附注     
(一)教宗比约十一世,《教会的事业》通谕:《宗座公报》十八卷(一九二六)六五页。  
(二)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教会》教义宪章 31 节:《宗座公报》五七卷(一九六五)卅
七页。  
(三)同上第 33 节:卅九页;参阅同上第 10 节:十四页。  
(四)   同上第十二节:十六页。  
(五)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礼仪》宪章,第一章 11 节:《宗座公报》五六卷(一九六
四)一O二至一O三页。  
(六)  同上,《教会》教义宪章 32 节:《宗座公报》五七卷(一九六五)卅八页。参阅同上
40-41 节:四五至四七页。  
(七) 同上第 62 节:六十三页;参阅 65 节:六四至六五页。  
   
   教友传教的目的   
    
 5 基督的救赎工程原本是关系人的得救的,却也包含着全部现世秩序的重建。
因此,教会的使命不仅是将基督的讯息和祂的恩宠送给人,还要以福音精神去贯彻现
世事物的秩序,使它完美。所以,为完成教会这种使命,教友们便同时在教会内和世
俗中,同时在精神秩序里和现世秩序里,进行其宗徒事业。这两种秩序虽然彼此不
同,在上主惟一的计划中,它们却是如此地密切相连,上主愿意在基督内总括整个世
界,使成为在人间开始、而在末日完成的新的受造物。在这两种秩序中,教友兼为信
徒和公民,应当恒常地属於一个基督化的意识领导之下。   
    
 6 教会的使命在使人信仰基督,使人利用祂的圣宠而得救。因此,教会及其所
有成员的传教工作,首要的就是以言以行向世界宣扬基督的福音,传播祂的恩宠。这
种工作主要地靠着由司铎特别负担的宣讲和施行圣事的任务来完成,可是,教友也有
他们应当完成的一部分有重大意义的任务,要他们成为「真理的合作者」(三若:
8)。也是特别在这一事上,教友传教事业与牧灵工作相辅相成。  教友有很多机会从事传播福音和圣化人的传教工作。他们以基督化生活做见
证,以超性精神所行的善事,有吸引人信仰和皈依上主的力量,因为主说过:「你们
的光应当在人前照耀,好使他们看见你们的善行,光荣你们在天之父」(玛:五,
16)。  
可是,传教工作并不止於生活的见证;真正的传教必寻求机会以言语来宣扬基
督,给外教人宣讲,为引领他们得到信仰,或者给信友宣讲,为教诲他们,坚强他
们,鼓励他们更热忱地度生;因为「基督的爱催迫着我们」(格前:五,14),而且
在一切人心中圣保禄宗徒的这句话应当得到回声:「我若不传福音,我就有祸了」
(格前:九,16)(一)。  
在我们这个新问题丛生、流行的严重谬论企图将宗教信仰、伦理秩序、甚至人
类社会本身都彻底颠覆的时代里,本届神圣会议衷心劝勉教友伉,每人要依照自己的
天赋和学识,按照教会的思想,阐述、卫护基督的原则,并把这些原则应用在这一时
代的问题上,更勤勉地去完成他们的任务。    
    
 7 上主对世界的计划,是要人协力同心革新现世秩序,并恒心不懈地求其原
美。 
构成现世秩序的一切:生活和家庭的财富、文化、经济、艺术、职业、国家政
治、国际关系等,以及它们的发展和进步,都不仅是人达到人生终极目的的帮助,而
亦有其特殊、上主所赐的价值,无论是就其本身看,或就其作为宇宙现世秩序中一部
分看,都是如此:「天主看了祂所造的,样样都很美好」(创:一,31)。它们这种
自然的美好,从它们和人的关系-它们之所以受造,原是为人服役-而取得了一种特
殊的尊严。终於上主乐於将本性界和超性界的一切,都统一在耶稣基督内,「使祂在
万有之上独占首位」(哥:一,18)。这一决定不仅未剥夺现世秩序的独立性、它本
身的目的、本有的法则、本有的方法、对人的利益,而且还使它的性能和价值更为加
强,同时还使它与人生的使命谐调起来。  
在历史过程中,现世事物的用途为严重的缺点所玷污,因为人染了原罪之後,
有关真神、人性以及伦理原则方面犯了很多错误,於是,人类的习俗和制度败坏,甚
至於人的人格本身受到践踏的例子,也数见不鲜。我们的时代里,不少人过份相信自然科学与技术进步,因而陷入一种对现世事物的偶像崇拜中,变成了现世事物的奴
隶,而不再是主宰。  
整个教会的任务,是努力使人足以正确地建立现世事物秩序,并通过基督而归
向上主。牧人应当明白宣布有关受造物的目的和应用世物的原则,供给伦理和精神的
援助,以使现世秩序在基督内重建起来。  
教友应当把重整现世秩序作为自己的责任,在福音的光照及教会的思想领导
下,为基督的爱所推动,直接而且果决地去从事;作为公民,他们应当以他们特有的
干练和责任心,去和别的公民合作;在各处,在一切事上,都追求上主神国的正义。
现世的秩序应当如此去革新:即在保全它本有法则的完整无损条件下,使它合乎基督
化生活的更高原则,并使它适应各地区、各时代、各民族不同的情况。在应当进行的
传教工作中,最卓越的一项是基督信徒的社会活动,因此神圣会议愿看到这一工作在
今天推广到现世的全部领域,包括文化领域在内(二)。    
    
 8 虽一切传教活动都应当由爱德发轫,由爱德汲取力量,却有若干工作依照它
们的性质,最适宜作为这一爱德的活泼表现;基督便曾经愿意这类工作作为祂救世使
命的证明(参阅玛:十一,4-5) 。 
法律中最大的诫命,是全心爱上主及爱近人如已(参阅玛:廿二,37-40)。基
督将这爱近人的诫命归为祂所特有,并且赋给了它以新的意义,祂愿意把自己和祂的
弟兄们一样看待,作为爱德的对象,他说:「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少兄弟中的一个所做
的,就是对我做了」(玛:廿五,40)。因为祂取了人性,就是与全人类结了超性的
连带关系,使人类与祂成为一个家庭,并将爱德作为祂弟子的特徵,祂说:「如果你
们之间彼此有爱情,世人因此可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若:十三,35)  
教会初期,在举行圣体圣筵时,也接连行「爱宴」[l’agape],为显示整个教会
以爱德的锁链结合在基督的身边;教会在任何时代,要人以爱德的标志来监别它,虽
然它不放弃与他人创办事业,但她坚持爱德工作是她不能出让的义务和权利。於是将
怜恤贫困疾病、以及消除人类各种困苦的慈善互助事业,教会都视为极高的荣誉
(三)。   在交通工具日趋便利迅速、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日渐缩短、全球居民宛如成为一
个家庭的时代,这类行动和事业,遂更为迫切,更为普遍。在今天,爱德行为能够,
也应当包括任何人及一切的需要。无论在什麽地方有人缺少饮食、衣服、房屋、医
药、工作、教育,或者缺少为度一个真正人的生活必需的方法,为灾难或为疾病所
苦,受流徙或监禁的痛苦,基督的爱德便应去那里寻获他们,加意安慰他们,援助他
们。这一责任首先应由每个富裕的个人和民族负担起来(四)。  
为了使爱德实践不受任何非议,而显示其真面目,宜在近人身上看到依照上主
而造成的肖像,也看到基督,无论给贫困的人什麽东西,都是给祂,要尊重接受援助
者人格的自由和尊严;意向的纯洁不可为自私或统治的慾望所玷污(五);首先要满足
正义的要求,因正义应付给的东西,不可作为爱德的恩物去给;不仅要消除灾祸的结
果,也要消除灾祸的根由;援助的方法要使接受者渐渐摆脱对他人的依赖,而能自给
自足。  
教友因此应重视并尽力支持慈善事业和社会辅导工作,无论其为私人的,或是
国家的,连国际性的也包括在内,在这事上和一切有善意的人合作,藉以有效地支援
每一个遭受困苦的个人和民族(六)。  
   
   ?附注     
 (一)参阅教宗比约十一世,Ubi arcano 通谕:《宗座公报》十四卷(一九二二)六五九页。比约
十二世,Summi Pontificatus 通谕:《宗座公报》三一卷(一九三九)四四二至四四三页。  
 (二)参阅教宗良十三世,《新事》通谕:AAS 二三卷(一八九O至九一)六四七页。比约十一
世,《四十年》:通谕:《宗座公报》二三卷(一九三一)一九O页。比约十二世,一九四一年六月一
日,《广播文告》:《宗座公报》三三卷(一九四一)二 O 七页  
 (三)参阅教宗若望二十三世,《慈母与导师》通谕:《宗座公报》五三卷(一九六一)四 O 二
页。  
 (四)同上四四 O 至四四一页。  
 (五)同上四四二至四四三页。  
 (六)参阅教宗比约十二世,一九五七年四月廿五日,《向 Pax Romana M.I.I.C.? 的训词》:《宗
座公报》四九卷(一九五七)二九八至二九九页。特别参阅若望二十三世,一九五九年十一月十日,
《向联合国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sation 会议的讲词》:《宗座公报》五一卷(一九五九)八五六
及八六六页。   
   
   各种不同的传教领域   
   
    
 9 教友在教会内,同时也在世俗中进行多种传教工作。在这两种秩序中,都展
开各种不同的传教领域,这里我们只指出重要的几种,即:教会团体、家庭、青年、社会环境、国家和国际场合。因为今天的妇女在全面社会生活中,日渐表现积极,所
以在传教事业的各种领域里,妇女参加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10 既然教友分担基督为司祭、先知、君王的任务,在教会的生活和工作上,他
们也有积极的一份工作。在教会团体之内,他们的行动如此需要,至使牧灵者的传教
事业,没有他们往往不能收到圆满的实效。真正有传教精神的教友,能依照当年帮助
圣保禄传播福音的那些男女的榜样(参阅宗:十八,18.26;罗:十六,3),补助弟
兄们的不足,振奋灵牧者和其他教友的精神。(参阅格前:十六,17-18)。因为他们
既得到积极参与自己所属团体的礼仪生活的营养,便可热忱地去参加团体的传教事
业;把那些远离教会生活的人,引回教会;在宣讲天主圣言,特别在讲授要理方面通
力合作;或者供献出自己的专长,使教伯会照顾人灵、管理教会财务的工作更为有
效。 
本堂区如能把分散的人力统一起来,投入教会的总体内,定可供献出一种团体
传教的光辉表率(一)。教友应该培养和自己的司铎密切合作的习惯(二);要把自己
的问题、世界的问题,以及有关拯救人灵的问题,带到教会团体中,以求获致集思广
益的研究和解决;并尽自己的力量去援助教会这一大家庭所开创的一切宗徒事业和传
教事业。  
教友要经常培养他们的教区感,本堂区是教区的细胞,要随时准备妥切,应主
教的邀请,将自己的力量供献给教区所创办的事业。为了配合城市和乡间的需要
(三),他们不可把自己的合作局限在本堂区或教区的领域以内,而应努力扩展到本堂
与本堂间,教区与教区间,扩展到国家甚至国际场合;尤其因为移民事业与日俱增,
彼此间连系日切,交通工具的便利,都已经不容许社会中一部分闭关自守。因此,也
应当关心散布全世界各处的天主子民的需要。首先,他们宜以物质的或自己亲身的帮
助进行传教的工作。把从天主获得的一部份赐与再交还给天主,是基督徒的责任和荣
誉。         
 11 造物主既然将婚姻建立为人类社会的本原和基础,并以祂的圣宠使婚姻成为
在基督内、在教会内的伟大圣事(参阅弗:五,32),夫妇和家庭的传教事业遂对教
会和社会均具有特殊意义。 
教友夫妇,相互间以及对於自己的子女和家庭其他成员,是圣宠的合作者和信
德的见证人。对於自己的子女,他们也是第一批信仰的前导和教育者;他们应以言以
行教育子女度基督徒和传教的生活,他们应智慧地帮助子女选择职业,在子女身上发
现了圣召时,应竭尽心力去培育。  
以自己的生活表现并证明婚姻的不可解散及其神圣性、强调父母和监护人负有
使子女受基督化教育的权利与义务、保护家庭的尊严和合法的自主,在过去一直是夫
妇的责任,在今天更是他们传教工作的重要部份。因此他们与其他的基督信徒应和有
善意的人通力合作,使这些权利全部得到国家法律的保障。在治理社会方面,应照顾
到家庭的需要,例如有关居住、子女教育、工作条件、社会安全、纳税等问题;在办
理移民事件方面,家庭生活尤应得到保障(四)。  
家庭是社会的第一个生命细胞,这是家庭从上主所承受的使命。要想圆满地完
成这一使命,家庭成员彼此间须有孝悌,须共同祈祷,表现出家庭是教会的圣所;全
家都应参与教会的礼仪生活;好好地款待旅客,推进正义和其他可为贫困弟兄们服务
的善行。在各种家庭传教工作中,可以提出下列几种:收养弃婴、善心地接待外国
人、帮助兴办学校、开导青年并给他们物资援助、帮助订婚者,使他们善自准备婚
姻、帮助教义讲习工作、帮助在物质和道德生活中有困难的夫妇和家庭、帮助老年
人,不但照顾他们所必需有的东西,也应当使他们享受到经济进步的相当果实。  
无论何时何地,尤其在福音种子刚第一次播下去的地区,在教会草创、或教会
正遭遇严重不景气的地区,教友家庭以全部生活符合福音精神,提供基督信徒婚姻的
榜样,实为基督而向世界作出最宝贵的见证(五)。  
为了更易於达到传教事业的目的,宜将家庭组成若干团体(六)。    
 
    
 12 在当代社会中,青年一代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七)。他们的生活环境、思想
方式以及他们和自己家庭间的关系,有了根本上的改变。他们过度迅速地进行了一个新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中。当他们在为社会和政治上的重要性日渐增高时,他们似乎承
担不起他们应接受的新任务。 
他们在社会上所增加的分量向他们要求一种相当的传教工作,同时他们的天赋
品质也使他们适於这种活动。因为他们的人格自觉渐渐成熟,生活的热望和洋溢的热
情催迫他们去负起自己的责任,要他们愿意在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扮演起他们的角
色。这种热情如果能受到基督的滋润,并含有对教会牧人的服从和爱戴,丰富的收获
是可以预期的。他们自己应该成为青年一代最先而且最直接的宗徒,以青年人的身
份,在青年人中,顾及到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去进行传教工作(八)。  
成年人要和青年人作友善的交谈,务使双方面超越年龄的距离,彼此相识,互
相提供自己所有的优点。成年人要首先以身作则,有机会时,也可用智慧的建议和有
效的帮助去激励青年从事传教事业。青年一代则宜培育对成年人的尊敬和信任心,固
然青年一代天然地倾向新奇,对有价值的传统他们却也应有相当的尊重。  
儿童们也有他们所特有的传教工作。在他们的夥伴中,尽自己的力量,去作基
督活的证人。    
    
 13 在社会环境中的传教事业,即是把基督的精神注入每人所生活的社会思想、
习惯、法律和制度中;这种传教事业是教友的职务和责任,别人不能适当地代替他们
完成。在这个领域中,教友能够以同等人对对同人进行传教事业。在这个领域中,生
活的见证和言语的见证相辅相成(九)。无论他们是在工作,业务、学习、邻居、消
遣,或是在聚会的场合中,他们都比别人更适於帮助他们的同行弟兄们。 
教友在世俗中满全教会的这一使命,首先是以他们的生活和信仰间的一致,由
於信仰他们成为世间的光明;以自己在任何业务上的正直,吸引所有的人都爱慕真
善,终於可以吸引人归向基督和教会;以他们所有的手足情肠,使他们参与弟兄们的
生活、工作、苦难和期望,慢慢地、不知不觉地,把一切人的心灵准备好,去接受得
救的恩宠;终於以一种圆满的自觉,自觉到建造社会工作上自己所负的一份职责,通
过这种自觉,努力以基督化的慷慨精神,去完成自己在家庭、社会、职业岗位上的活
动。这样他们的作风便会渐渐地贯彻他们所生活与工作的环境。   这一传教工作应当适用於社会环境内所有的人,不可把任何一种可以为他们作
的精神或物质的福利除外。而真正的宗徒并不仅以这种行动而自满,他们还设法以言
语给「近人」宣讲基督。许多人只有通过自己周围的教友,才能听到福音,认识基
督。    
    
 14 在国家和国际场合中,所展开的传教领域是无限的广大,在这个领域中,尤
其一般教友是基督智慧的使者。在爱国及对公民职责的尽忠上,公教信徒要自觉到有
推进真正公共福利的责任,他们也要使自己的意见真有分量,使得公民权利得到正常
的行使,使法律合乎伦理原则及公益的要求。有政治才干的公教信友,不可拒绝公
职,因为,只要相称地去奉行公职,既可推进公益,也可为福音舖路。 
公教信友要致力和一切有善意的人合作,以求推进一切真实、正义、圣善、可
爱的事(参阅斐:四,8)。要和他们交谈,在明智和礼貌上,不可後人,要研究社会
和公家设立的制度,以循福音精神加以改进。  
在我们这个时代所有的特徵中,特别值得提起的一点,是正在滋长中而且无法
阻挠的一种各民族休戚相关的意识,教友传教的责任便是把这种意识努力加以推进,
并将这种意识化为诚挚真实的兄弟情愫。此外,教友应当注意国际情势、这方面的理
论和实际问题,以及其解决方法,特别那些和正在开发中的民族有关的问题(十)。  
在外国工作的人,或给予别国援助的人,都要记得,各民族间的关系应当是友
爱交往的关系,双方面都有所给,也都有所取。负有国际的使命,为了业务关系,或
为了度假而旅行的人,应当记得,他们所到之处,也是基督的巡回前驱,也真应以这
种身份立身处事。  
   
   ?附注    
           (一)参阅教宗比约十世,一九O五年六月一日,《成立两个新堂区》宗座书函:《宗座公报》
三八卷(一九O五年)六五至六七页。比约十二世 ,一九五三年一月十一日,《向圣沙巴堂区信友的
训词》:《教宗比约十二世言论集》,第 14 册(1952-1953)449-454 页。若望廿三世,一九六二年八
月廿六日 ,《向亚尔巴诺教区圣职人员和信友的训词》:《宗座公报》五四卷(一九六二)六五六至
六六O页。  
            (二) 参阅教宗良十三世,《一八九四年元月廿八日的训词》:《良十三大事录》第 14 册
(1894)424-425 页。  
  (三)参阅教宗比约十二世 ,一九五一年二月六日,《向本堂司铎等的训词》:《教宗比约十二
世言论集》第 12 册(1950-1951)437-443 页;一九五二年三月八日的《训词》:同上,第 14 册(1952-1953)5-10 页;《一九五三年三月廿七日的训词》:同上第 15 册(1953-1954)27-35 页;《一
九五四年二月廿八日的训词》:同上,第 15 册(1953-1954)585-590 页。  
 (四) 参阅教宗比约十一世,《圣洁婚姻》通谕:《宗座公报》二十二卷(一九三O)五五四
页。比约十二世,一九四一年六月一日,《广播文词》:《宗座公报》三三卷(一九四一)二 O 三
页;一九四九年九月廿日,《向国际维护家庭权利代表大会的讲词》:《宗座公报》四一卷(一九四
九)五五二页;一九五一年九月十八日,《向法国家长罗马朝圣团训词》:《宗座公报》四三卷(一九
五一)七三一页;《一九五二年圣诞广播文告》:《宗座公报》四五卷(一九五三)四一页。若望廿三
世,一九六一年五月十五日,《慈母与导师》通谕:《宗座公报》五三卷(一九六一)四二九页及四三
九页。  
 (五) 参阅教宗比约十二世,一九五一年六月二日,《福音使者》通谕:《宗座公报》四三卷
(一九五一)五一四页。  
 (六) 参阅比约十二世,一九四九年九月廿日,《向国际维护家庭权利代表大会的讲词》:《宗
座公报》四一卷(一九四九)五五二页。  
 (七) 参阅教宗比约十世,一九 O 四年九月廿五日,《向法国青年天主教联会的训词:论虔敬、
学识和行动》:《宗座公报》三七卷(一九 O 四至一九 O 五)二九六至三 OO 页。  
 (八)参阅教宗比约十二世,一九四七年三月廿四日,致加拿大蒙特利尔 (Montreal) 总主教书函
De conventibus a juvenibus operariis canadiensibus  indictis:《宗座公报》三九卷(一九四七)二五七
页;一九五O年九月三日,《向 J.O.C. Bruxelles 的广播文告》:《宗座公报》四二卷(一九五 O)六四
O 至六四一页。  
 (九)参阅教宗比约十一世,一九三一年五月十五日,《四十年》通谕:《宗座公报》二三卷
(一九三一)二二五至二二六页。  
 (十) 参阅若望廿三世,一九六一年五月十五日,《慈母与导师》通谕:《宗座公报》五三卷
(一九六一)四四八至四五O页。  
   
   
   
    引言 
 15 教友可以个人去进行传教事业,也可以团结起来,在各种团体或组织中进
行。  
    
 16 个人应进行的传教事业,从真正基督化的生活泉源涌流出来(参阅若四,
14),是教友全部传教工作的起源和条件,连团体性的传教工作在内,是无可代替
的。  
这种传教事业时时处处都有实效,在一定环境中,它可以成为惟一适宜的、可
能的方式,所有教友,无论是在什麽环境下,即使他们没有在团体中合作的机会和可
能时,都负有使命,都有责任去进行这种传教工作。  
教友藉以建设教会、圣化世界,以基督来鼓舞世界的传教事业有很多方式。  
个人进行传教事业的一种特别方式,同时,非常适宜於我们时代的标志,是表
明基督生活在信友内,就是以信德、望德、爱德度全部世俗生活,藉以为基督做见证。有些环境中,教友必须用言语来宣扬基督,阐明祂的教义,在自已的身份和才干
许可范围内,传播祂的教义,并忠实履行。  
其次,教友作为这世界的公民,应当在有关建设、维持现世秩序的事业上合
作,应当在家庭、职业、文化及社会生活上,在信仰光照下,寻求更高超的理想,并
且遇有机会,也让别人洞晓;同时,他们宜明确地意识到,他们如此做,使他们成为
造世、救世、圣化世界的上主的合作者,并因此使祂获致赞颂。  
最後,教友要以爱德充实自己的生活,并尽力以行动表现出来。  
大家都要记忆,公共敬礼和祈祷,克己苦行和自愿接受的辛劳以及人生的忧患,使人
肖似受苦受难的基督(参阅格後:四,10;哥:一,24),这一切能使他们接近所有
的人,有助於全世界的得救。   
   
 17 在教会的自由受到严重阻挠的地区,信友个人进行的传教工作特别需要,特
别迫切。在这样极其艰难的环境中,教友们於可能范围内代替司铎,将自己的自由,
有时居然将自己的生命置於度外、教诲他们周围的人公教道理,培植他们度宗教生活
和他们的宗教思想,领导他们勤领圣事,特别培育他们热爱圣体圣事(一)。神圣公会
议会一方面衷心感激上主,祂在今天也不停地在迫害之下,唤起英勇的教友,另一方
面也以慈父情怀和感激之忱来拥抱他们。 
在公教信友很稀少,或零落散居的地区,个人进行的传教工作有其特殊的领
域。在这些地方,教友们或者由於上述种种原因,或者因为出於他们职业性活动的特
别理由,只以个人身份从事传教工作,他们最好以小组方式,不拘泥於严格制度或组
织形式来会谈,使得教会能以一个团体的形式出现在人眼前,作为爱德的真实见证。
这样他们通过友谊和交换经验,彼此在精神上互相帮助,可以更坚强地去克服过份孤
独的生活和行动的困难,并获致传教事业的丰硕成果。    
    
 18 教友都蒙受一种召叫,在自己生活的各种环境内,进行个人的传教工作;可
是他们应当记得,人的本性,是社会性的,上主曾很乐意地将信仰基督的人团结成为
上主的子民(参阅伯前:二,5-10),集合为一体(参阅格前:十二,12)。因此,
集体的传教工作不仅符合信友人性方面和信仰方面双重的要求,同时本身还带着教会在基督内共融、合一的标帜,基督曾说过:「因为那里有两个或三个人,因我的名字
聚在一起,在那里我就在他们中间」(玛:十八,20)。
因此,教友应当团结起来,进行传教工作(二)。他们应当在家庭中、在本堂
区、在教区作宗徒,这本来都表现出传教工作的集体特徵,他们也在其他自由成立的
团体中作宗徒。  
团体性的传教工作所以有重大的意义,因为无论是在教会的团体中,或者在别
的环境中,传教工作往往要以共同行动来完成。因为为了传教工作的共同行动而成立
的团体,既可以支持团体的每个成员,同时也可以训练他们的传教精神,可以妥善地
分配、指挥他们的传教行动,使得他们比各自独力工作时,可以收到更为丰厚的成
果。  
不过,在目前的环境中,在教友工作活动的领域内,必需加强集体有组织的传
教工作,因为只有密切团结,才可以圆满达到当前传教工作的目的、并有效地保障其
果实(三)。对此,特别重要的一点是:传教工作也应接触到工作对象的共同态度及社
会环境,否则他们往往不能抗拒舆论或社会制度的压力。    
    
 19 团体性的传教工作,种类很多(四);有一些团体是为达到教会一般的传教
目的;有一些以特殊方式去完成福音化和圣化的目的;另一些追求的目的,是使现世
秩序具有基督精神;还有一些则是以慈善事业的特殊方式,去为基督作证。 
这些组织中,最应注意的,是那些培养并推动其成员的实际生活和信德的日趋
调谐的团体。组织的本身不是目的,而应当为满全教会对世界所有的使命而服务;这
些组织是否能发挥传教行动的力量,全在於它们是否符合教会的宗旨,以及每个成员
和整个组织如何为基督作证、是否有福音精神。  
照目前各种制度的进步、现代社会急剧进展的情形,教会的普遍性的使命要求
公教信友的传教事业在国际场合里的组织形式,日渐完善起来。如果组织国际公教组
织的团体及其所属成员都能密切配合,则公教国际组织一定可以更美满地达到自己的
目的。  
只要和教会的领导权力保持应有的关系(五),教友们有权成立组织,管理组织
(六),加入已存在的组织。应当避免的,是力量的分散;没有充分理由而成立新团体、发起新事业,或者保留不合时宜的团体或方法,就是分散力量;毫无抉择地将在
别的国家成立的传教方式,移到另一国,也往往不适宜(七)。  
 
 20 近几十年来,许多国家献身传教事业的教友,日渐加多,他们大部参加各种
活动和组织,和圣教会的圣统阶层,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连系,在过去与现在都获致传
教所本有的目的。在这些组织与活动中,或者类似的较古老的组织中,特别值得提起
的,是那些虽然在工作方式上彼此不同,却都为基督神国有了丰厚的成就,也为历代
教宗及许多主教所推荐和赞助,并被他们命名为公教进行会的组织。公教进行在过去
多次被描述为教友和圣统阶层合作传教的组织(八)。 
这类宗徒事业,无论称它们为公教进行会,或给它们别的名称,在今天,对传
教事业的进行,它们正作着很有价值的贡献。它们是由下列几种因素构成:  
一、这类组织的直接宗旨,就是教会传教的宗旨,即传播福音,使人成圣,培
养基督信徒的良心,使他们能以福音精神,去贯彻各种团体和环境。  
二、教友依自己所特有的方式和圣统阶层合作,贡献自己的经验,负起自己的
责任,管理自己所属的组织,研究教会牧灵工作的环境,制订并执行工作计划。  
三、教友像有机体一般结合在一起而行动,使教会的团体特徵得到更为适切的
表现,并使传教工作更为有效。  
四、教友或出於自愿,或受到邀请,参加行动,直接和教会圣统的传教工作合
作,他们在圣统的指导下行事,圣统阶层也可以把这种合作制成一种正式委任。  
依圣统阶层的检定,具有这些特徵的组织,都可以被认为是「公教进行」,虽
然为了地区和民族的需要,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和名称。  
神圣公议会愿十分恳切地推荐这些组织,它们在许多民族中,的确是符合教会
传教工作的需要;也请在这些组织中工作的司铎和教友,努力使上述种种特徵日益发
生实效,并和其他各种传教事业友善地在教会内合作。    
    
 21 一切传教事业的组织,都应受到重视;圣统阶层,依时间和空间的特殊需要
而推荐的,或者认为急需新创的组织,尤应受到司铎、修会会士,以及教友的极端重视,并且每人都应尽其所能去支持推进。在这些组织中,今天格外应当提出的,是公
教信友的国际性组织和团体。   
    
 22 教会中有一些教友堪当特别的荣誉和褒扬,即那些独身者,或度婚姻生活
者,用自己的职业专长,终身或有限期地,献身於传教组织和事业的人。无论是在国
家,或在国际间,尤其在传教区及新成立的教会团体中从事传教事业的教友,在数量
上正在长足增进中,这使教会非常欣慰。 
教会的牧人应妁欢欣感激之情欢迎这样的教友,并应设法使他们的待遇合乎正义、公
正和爱德的要求,尤其是对於他们的家庭得到合理的赡养;同时也应使他们享受到必
要的培养、精神的安慰和鼓舞。  
   
   ?    ?        
(一)参阅教宗比约十二世,一九五一年十月十四日,,《向第一届世界教友传教大会的训
词》:《宗座公报》四三卷(一九五一)七八八页。  
(二)同上七八七至七八八页。  
(三)参阅比约十二世,一九五七年七月二日,《灵德朝圣》通谕:《宗座公报》四九卷(一
九五七)六一五页。  
(四)参阅比约十二世,一九五六年十二月八日,《向公教男子国际联盟会议所致训词》:
《宗座公报》四九卷(一九五七)二六至二七页。  
(五)参阅本法令第五章 24 节。  
(六)参阅会议圣部,一九二 O 年十一月十三日, Resolutio ?Corrienten?:《宗座公报》一三
卷(一九二一)一三九页。  
(七)参阅若望廿三世,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十日,Princeps Pastorum 通谕:《宗座公报》五一
卷(一九五九)八五六页。  
(八)参阅比约十一世,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十三日,致 Bertram 枢机书函 Quae nobis:《宗座
公报》二 O 卷(一九二八)三八五页。比约十二世,一九四 O 年九月四日,《向义大利公教进行会所
致训词》:《宗座公报》三二卷(一九四 O)三六二页。  
   
   传教事业应守的秩序   
  
 23 教友传教事业,无论是由个人或由团体进行应按一定的秩序,加入教会全面
的传教事业里;而且和圣神所设置管理上主教会的人取得连系(参阅宗:二十,
28),是教友传教的基本要素。各种传教事业之间的合作,由圣统阶层适宜地去领
导,也一样必要。  因为,要推进精诚团结精神,使得手足之爱在教会全面传教事业下闪出光辉,
为获致共同的目的,并避免各种有害的竞争,必须各种形式的传教事业互相尊重,并
且在保全各自的特性条件下,须有适当的协调(一)。  
在教会内,特殊的行动需要圣职人员、修会会士和教友各方面协调与合作时,
上述一点尤其必要。  
    
 24 促进教友的传教事业,提供原则和精神的支援,使传教事业的进行配合到教
会的公益,并监督教义与秩序的遵守,是圣统阶层的任务。 
依照传教事业形式和对象的不同,教友传教事业和圣统阶层的关系也可有多
种。  
有很多传教事业,原只是出於教友的自由抉择,并由他们明智地管理。藉这些
事业,在一定环境中,教会的使命得以更为顺利地完成,因此它们往往受到圣统阶层
的称扬和推荐(二)。不过,除非它们得到教会合法权威方面的同意,它们不得使用公
教的名义。  
有一些传教事业,以不同的形式,为圣统阶层明白承认。  
此外,教会当局也可以,应教会公益的需要,从一些直接追求精神目的的团体
和传教事业里,选出一些来,特别加以赞助提倡,并在这些团体和事业中负起特殊的
责任。这样,圣统阶层可依照环境的需要相机行事,它可以将某一种传教事业和自己
所本有的传教职务更密切地连系起来,但要保全双方面的本质和区别,又不侵犯教友
的自由行动。圣统制的这种行为在教会的文献中称为「委任」。  
此外,圣统制还委托给教友若干和牧人的任务有极其密切连系的使命,比如讲
解要理、若干在礼仪中的行为、管理教友等。由於这种使命的委托关系,教友在执行
这种使命时,便完全属教会首长的辖治。  
至论现世秩序中的事业和组织,是教会圣统阶层负责教导、并正确无误地去诠
解在现世事务上应遵行的伦理原则;圣统阶层也同样有权定夺,这类事业与组织是否
合乎伦理原则-当然须谨慎斟酌,并请专家协助-并且决定何者为保全并促进超性利
益,是必要的。         
 25 主教,本堂以及其他属於教区或修会的司铎,都应当牢记,传教事业是所有
信徒-无论是圣职人员,或是教友-共有的权利和义务,在兴建教会的大业上,教友
也有他们的份子(三)。因此,他们在教会内,为了教会,应当友爱地和教友合作,教
友进行传教事业之际,应对他们特别关心照顾(四)。 
为选择协助教友以特殊方式传教的司铎,应特别慎重并善加准备(五)。献身於
这种工作的,一旦从圣统接受了这种使命,便在他们所进行的牧灵工作上,代表圣
统;他们应促进教友和圣统之间的和谐关系,常常忠於教会的精神和教义;奉献自
身,以培养自己所受托管理的公教组织的精神生活和传教热忱;以智慧的建议来辅佐
信友的传教工作,并鼓舞他们的工作。司铎要经常和教友交谈,仔细研讨什麽方式使
传教事业更为有效;要在自己所管的团体内,并在这团体和其他团体之间,发扬精诚
团结的精神。  
最後,修会会士,无论是修士,或是修女,应重视教友的传教事业;遵循自己
所属修会的精神和规则,要乐於献身推动教友的事业(六);致力支援、帮助、补足司
铎的工作。   
    
 26 教区内,尽可能,要设置各种委员会,帮助教会的传教事业,不拘是在传播
福音、圣化人灵方面,或者在慈善事业、社会等事业上;在这些事上,圣职人员、修
会会士都要和教友配合起来工作。这类委员会可以有助於教友各种组织和事业彼此间
的协调,当然应顾及到各方面的特性和独立(七)。 
这种委员会,在可能范围内,也要在本堂区、、在本堂区之间,在各教区之
间,在全国甚至国际之间成立起来(八)。  
此外,在圣座也宜设置特殊的秘书处,为教友的传教事业服务并激励之,以这
种秘书处为中心,利用适当的工具供给有关教友传教事业的各种工作消息,研究在这
领域内当前所有的问题,并以建议、协助圣统阶层和教友。在这个秘书处里,全世界
所有的各种教友传教运动及事业都得有代表参与,并有圣职人员、修会会士和教友一
起工作。         、以及非基督徒之合作 
 27 共同享有的福音遗产,和因此而产生的为基督作证的共同任务、督促、有时
且要求公教人士,无论以个人的身份,或者以教会团体的名义,在个别的行为上,或
者在组织里,在国家的场合中,或者在国际间,去和其他基督徒合作(九)。 
人类公认的人文价值,也多次催迫追求传教目标的基督信徒,去和那些承认这
种价值的人合作。  
为了在现世活动中很重要的这种有动力而且智慧的合作(十),教友给世界的救
主基督,也给人类大家庭的合一提出见证。  
   
   ?附注     
(一)参阅教宗比约十一世,一九三六年四月卅日,Quamvis nostra 通谕:《宗座公报》二八
卷(一九三六)一六 O 至一六一页。  
(二)参阅会议圣部,一九二O年十一月十三日,Resolutio ?Corrienten?:《宗座公报》十三卷
(一九二一)一三七至一四 O 页。  
(三)参阅比约十二世,一九五七年八月五日,《向第三届世界教友传教大会的训词》:《宗
座公报》四九卷(一九五六)九二七页。 
(四)参阅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教会》教义宪章 37 节:《宗座公报》五七卷(一九六
五)四二至四三页。  
(五)参阅比约十二世,一九五O年九月廿三日,Menti nostrae 宗座劝谕:《宗座公报》四二
卷(一九五 O)六六 O 页。  
(六)参阅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修会生活革新》法令 8 节。  
(七)参阅教宗本笃第十四世,De Synodo Dioecesana, I. III, c. XI, n. VII-VIII.  
(八)参阅教宗比约十一世,一九三六年四月卅日,Quamvis nostra 通谕 [见 注(一) ]。  
(九)参阅教宗若望二十三世,一九六一年五月十五日,《慈母与导师》通谕:《宗座公报》
五三卷(一九六一)四五六至四五七页。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大公主义》法令 12 节:《宗座公
报》五七卷(一九六五)九九至一 OO 页。  
(十)参阅《大公主义》法令 12 节:同上第一OO页。《教会》教义宪章 15 节:《宗座公
报》五七卷(一九六五)十九至二十页。  
   
   训练教友传教   
    
 28 非有多方面和完备的培养,传教工作不能够达到圆满的成效;不仅是教友本
人神修生活和知识方面的恒常进步需要这种培养,连教友所应当适应的人、事和职务
等各种环境也需要这种培养。这种培养应当建立在本届神圣公会议在别处业已阐述和
声明了的基础上(一)。除了一切基督信徒所共有的修养以外,因为人事和环境的不
同,许多种传教工作需要专门和特殊的训练。        
 29 教友以其自有的方式分担教会的使命,他们应受的传教训练,按照其本有的
在俗身份和神修方法而有它的特点。 
传教工作的训练,以适合於每人的天资环境的完整人文修养为基础。事实上,
教友应该对现代世界有好的理解,应当是自己所属社会的成员,应当符合这一社会的
文化水准。  
首先,教友要在上主造世、救世的奥蹟中度信德的生活,在施给天主子民生
命、激励人爱天主父、从而爱世界、爱人的圣神感动之下,去满全基督和教会的使
命。这种培养应视为任何有效的传教事业的基础和条件。  
除了神修,还须有充实的教理训练,即神学、伦理学、哲学的训练,并依年
龄、身份、天赋的不同去从事。至於一般的文化修养和实用的技术训练,当然也不可
忽视。  
为了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应当发扬真正的人文价值,特别是友爱相
处、合作、互相交谈的艺术。  
不过,培育传教工作不能仅止於理论的训练,而应按照顺序渐进方式,明智地
从培育工作之始便学习,一切都在信德光照下去观察、去判断、去实行;以行动来成
己成人,如此进而积极地为教会服务(二)。人格的成熟是渐进的,问题也在进展,培
养的工作便需要不断的改善,亦需要知识日深和行动的配合。在满全这种培养工作的
一切要求之时,宜常将人格的一致和完整置於眼前,使得人格的和谐与平衡得到保全
与增长。  
这样,教友才可以深刻而又积极地侧身於现世秩序的实际中,在作事时,承担
起他的责任,同时却也以教会生气蓬勃的成员和见证身份,在现世事物中,表现出教
会的存在和工作力量(三)。    
    
 30 训练教友传教,从儿童最初受教育时代便应开始。应使少年和青年以特殊方
式开始传教工作,并为传教精神所薰陶。这种训练为应付新任务的需要,且应一生不
断。所以,很显然地,负有公教教育责任的人,亦应负起训练教友传教的责任。  父母要负责在家庭中指导自己的子女,从幼小时便去体会上主对全人类的爱,
一步一步地,教导他们,关心别人在物质方面,或是精神方面的需要。於是全家及其
共同生活,都要变成教友传教的「学徒时期」。  
此外,宜教育儿童,越出家庭的范围,将自己的心灵向教会和现世的团体开
放。在本堂区的地方性团体里,要叫儿童意识到自己是上主子民中有活力而且有作为
的成员。而司铎教授要理、讲理、管理人灵、或处理其他牧灵事务时,常要记得训练
教友传教。  
公教学校、学院和别的教育机构,有责任在青年人心中训练公教意识,和传教
行动。如果这种培养工作缺乏,或青年人不在公教学校就读,或有其他原因,则父
母、牧人以及教友传教组织便应特别注意这一点。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以其使命
和职务是在执行着卓越的传教工作,因此必须有需要的教义知识和教育技能,好能有
效地去进行这种培育工作。  
教友团体和组织,无论是从事传教事业,或者追求其他超性目的,都要按照各
自的宗旨和可能性,勤奋不断地去推进教友传教的训练工作(四)。它们往往是训练教
友传教的一条正常道路。在它们本身内,实际上也就是教义、神修、实际生活的一种
训练。它们的成员和同道或朋友在小组内权衡他们的传教方法及成果,把他们的日常
生活去和福音印证。  
这种培养工作应以顾及到教友的全面传教事业为其组织方针,因为传教事业不
只在他们的团体中进行,也应在一生的任何环境中,尤其在职业生活、社会生活里进
行。当然,每个人都应积极地去准备自己参加传教事业,不过,成年时这种训练尤其
迫切。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境愈广阔,亦愈易发现,上主所赐的特别天才,也越
能有效地去用圣神为了弟兄们的益处所赐的特恩。    
    
 31 各种不同形式的传教事业,需要特别的适当训练。 
一、关於传播福音、圣化人灵的传教事业,为了和有信仰及无信仰的人建立起
交谈的关系,给众人宣讲基督的福音,教友须受特别的训练(五)。   因为当前各种惟物主义正在各处伸长,在公教信友中都不例外,所以教友不仅
应当更用心研习教理,尤其要研习所争论的问题,还应当针对各式的惟物主义提供出
他们福音生活的见证。  
二、关於以基督精神重整现世秩序一节,教友们应该理解现世事物本身,以及
它们对人生各项宗旨的真实意义及价值;要训练教友们正当使用世物及制度的组织,
常常以教会的道德与社会原理,追求公益。尤要学习社会理论及其实际的运用,好能
使他们对理论的进步有所贡献,同时在每一个实际的情况中会加以运用(六)。  
三、因为慈善事业是教友生活的显着见证,训练教友传教的工作,也应当引导
教友去执行这种工作,使基督信徒自幼年起即学习对弟兄有同情心,慷慨大量地去帮
助有需要的人(七)。    
    
 32 献身传教事业的信友,已经有不少的方法,如小型聚会、大会、小型退省神
工、大退省、经常的集会、演讲、书籍、杂志等,为加深对圣经和教义的理解,为滋
养神修生活,了解世界生活的状况,研究并利用为传教事业适宜的方法(八)。 
这些训练的方法,都顾及到不同环境中,传教事业的不同形式。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已经设置训练中心和高级研究机构,并已获致了卓越的成
就。  
本届神圣公议会对在若干地区正欣欣向荣的这种机构,极表欣慰,并希望其他
地区,在必要时,也推进类似的工作。  
此外,不仅在神学方面,也在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方法论等部门,要成立资料
及研究中心,使得男女、青年、成年教友所有的天赋为各种传教领域,都能有更好的
训练。   
   
 33 因此神圣公议会,因主的名义恳切敦请教友们,情甘自愿,慷慨热忱,响应
基督在这个时刻的迫切号召和圣神的激励。青年人应当感到,这一号召特别是向他们
而发,并要迅速而且慷慨地接受。因为主自己通过本届会议,已经一再邀请一切教友
都要和祂相契日切,并请他们把主的一切,视为自己的事(参阅斐:二,5),在祂救人的使命上和祂联合起来;祂也派遣他们,到祂将要莅临的一切城市和处所(参阅
路:十,1);使得教友在教会的各种传教事业上,表现出自己是祂的合作者,应合时
代的需要,慷慨为上主工作,要知道,他们的工作在主内决不会徒然(参阅格前:十
五,58)。 
   
   ?       
 (一) 参阅《教会》教义宪章,第二、四、五章:《宗座公报》五七卷(一九六五)十二至廿
一,三七至四九页;《大公主义》法令,第 4, 6, 7, 12节。并参阅前章注 (四)。  
 (二) 教宗比约十二世,《向国际童子军第一次会议的训词》:《宗座公报》四四卷(一九五
二)五七九-五八O页。若望二十三世,《慈母与导师》通谕:《宗座公报》五三卷(一九六一)四五
六页。  
 (三)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教会》教义宪章 33 节:《宗座公报》五七卷(一九六一)三九
页。  
 (四) 参阅教宗若望廿三世,《慈母与导师》通谕:《宗座公报》五三卷(一九六一)四五五
页。  
 (五) 参阅教宗比约十二世,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一日,Sertum Laetitiae 通谕:《宗座公报》三一
卷(一九三九)六三五至六四四页。一九五三年五月廿四日,《向公教进行会博士组的训词》。  
 (六) 参阅比约十二世,一九五二年四月十八日,《向公教进行会女青年大会的训词》:《宗座
公报》四四卷(一九五二)四一四至四一九页。一九五五年五月一日,《向义大利公教进行会工人组的
训词》:《宗座公报》四七卷(一九五五)四O三至四O四页。  
 (七) 参阅教宗比约十二世,一九五二年四月廿七日,《向慈善事业代表会议的训词》:《宗座
公报》四四卷(一九五二)四七O至四七一页。  
 (八)参阅教宗若望廿三世,一九六一年五月十五日,《慈母与导师》通谕:《宗座公报》五三
卷(一九六一)四五四页。  
 
   
本法令内所载全部与各节,均为神圣大公会议教长们所赞同。我们以基督所赋
予的宗座权力,偕同可敬的教长们,在圣神内,予以批准、审订、制定,并为天主的
光荣,特将会议所规定者,明令公布。 
   保禄   
一九六五年十一月十八日於罗马圣伯多禄大殿 
(以下为教长们的签署) 
[以上文件由台湾地区主教团秘书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