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及殉道者的圣儒斯定 (2007年3月21 日)
作者: 来源:网络转载 发布时间:2014-05-28 17:59:09 浏览次数:次
教宗本笃十六世
周三公开接见活动中讲解的教理
圣伯多禄广场
2007 年 3 月 21 日
哲学家及殉道者的圣儒斯定
各位亲爱的兄弟姊妹,
我们以初生教会中的那些伟大人物,作为我们这一阵的教理讲授的反省对像。今天我们要
讲的是哲学家和殉道者的圣儒斯定(san Giustino filosofo e martire),第二世纪的护教教父
(Padri apologisti)中最重要的一位。「护教者」(?apologisti?)这词指的,是那些古代基督徒
作家,他们就外教徒和希伯来人对这新宗教的严重指控,挺身而出为其辩护之外,还采用
适应当时的文化的言词来传播基督信仰的教义。所以,可以在这些护教者身上看到他们的
双重性关注:一方面是实实在在的护教性,为初生的基督信仰辩护 (apologhía 这希腊字的
意思正是「辩护」),而同时也是宣扬性,「传教性」,以当代人能领悟的词汇和思想范
畴,来陈述这信仰的内容。
圣儒斯定约于 100 年左右,出生在圣地的撒马黎雅(Samaria)的古舍根(l’antica Sichem);为
了寻找真理,他于不同的希腊哲学派系间徘徊了一段长时间。最后 — 如他自己在他的
《与提弗尼的对话 Dialogo con Trifone》这书前面那几章所说的 — 有位神秘人物,一位他
在海滩遇见的可敬老人,先向他展示单靠自己的力量,人无法满足自己对神的追寻,而使
他陷于恐慌中。继而指示他古先知中,一些可以从他们那儿找到通向天主,和通向「真正
哲学」的道路的人物。辞别时,老者劝勉他要祈祷,以便光之门为他敞开。这记载隐藏着
儒斯定的人生的一段重要插曲:在一段漫长的寻找真理的哲学旅程的终点,他最后淀泊于
基督信仰中。他在罗马创办了一所学校,在那儿免费给他的学生教授这个被他视为真正哲
学的新宗教。事实上,在这新宗教内,他找到真理,也就是找到让他正直地生活的艺术。2
为了这事他被告发,并在 165 年左右,于那位哲学家皇帝马卡欧理奥 (Marco Aurelio) 在位
期间,被判斩首。儒斯定的其中一篇《护教文 Apologia》,正是写给这位皇帝。
这些着述 — 两篇《护教文 Apologie》及《与提弗尼的对话 Dialogo con Trifone》— 是他存
留下来的仅有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儒斯定首先意图描述的,是天主在耶稣基督,在「罗
葛思」— Logos —,即在永生之言,永恒的理性,创造者理性内,完成的创世和救世计
划。每一个人,由于是个具理性的受造物,都是这「罗葛思」的参与者,他们身上各自带
着一粒「种子」,因而能捕捉到真理的一点微光。而这位「罗葛思」于旧约法律中,一如
在希腊哲学中一样,有如在「真理的种子内」,以先知的形像,局部将自己显示给希伯来
人。如今,儒斯定总结说,由于基督信仰是这位「罗葛思」,亲自在历史中将自己整个显
示给人。因此,「所有一切美好的,不论之前是谁所说的,都归属我们基督徒所有」(《护
教文下篇 2 Apol.》 13,4) 。在这种理解下,儒斯定,纵然仍抗拒希腊哲学中存在的矛盾,
但在单只有基督宗教自称是真理和具普世性这理性观点的推动下,他决然地将所有哲学真
理指向「罗葛思」。若旧约有如一个影像指向它所代表的现实般指向基督,那么希腊哲学
同样指向基督和福音,就跟局部倾向与整体结合一样。他并且说,旧约和希腊哲学这两个
现实,就有如两条把人带向基督,带向「罗葛思」的路。就这样,儒斯定解释了为何希腊
哲学不可能与福音真理对立,所以基督徒可以怀着信心,有如从真正的美善那儿,从希腊
哲学汲取有用的思想。为此我可敬的前任,若望保禄二世,指称儒斯定「尽管仍带着小心
的辨别,他实在是达成与哲学思想确实相遇的先锋」:因为儒斯定「在皈依后,纵然仍非
常重视希腊哲学,却大力并清晰地宣报,他在基督信仰中找到『那唯一可靠和有益的哲
学』 (《与提弗尼的对话 Dial.》8,1) 」(《信仰与理性 Fides et ratio》 38)。
总括而言,儒斯定的形象和作品代表着古代教会,舍弃外教徒的宗教,而对哲学,对理性
所作的决定性选择。事实上,面对外教徒的宗教,早期的基督徒极力反对作任何妥协,视
其为偶像崇拜,甚至不惜因此被指控为不敬神和无神论者。儒斯定正是其中的表表者,特
别在他的《护教文上篇 1 Apologia》,他对外教徒的宗教和这宗教的神话,作了极端严厉
的批评,被他视为是在走向真理的路上,将人引入歧途的邪恶路标。正是从他对外教徒的
宗教和这宗教的神话所作的批评,看到哲学正好相反,哲学代表一处让外教主义,犹太主
义和基督信仰相遇的特别领域。就这样,与儒斯定同时代的另一位护教者,撒德的主教梅
理敦(Melitone di Sardi),非常清楚地,将这新宗教定界为:「我们的哲学……」(引载自欧
瑟比奥,《教会史 Storia Eccl.》4,26,7)。3
事实上,外教徒的宗教并不跟随「罗葛思」的道路,而是坚持相信神话,甚至不理会这些
神话已被希腊哲学确定为缺乏真理。因此,外教徒的宗教的没落原是无可避免的事。这没
落正好显示出,当宗教脱离其自身的真理时,便有以下这必然的结果:宗教沦为一堆矫饰
的礼节,习俗和风尚。儒斯定与和他一起的其它护教者,正代表基督信仰选择哲学家的天
主这明确立场,以对抗外教徒的宗教的假神祗。这是一个对「真理」本身的选择,以对抗
那只不过是「习俗」的神话。儒斯定逝世后数十年,戴都良透过他那记于青史和永垂不朽
的句子,这样定界基督徒的同一选择:「我们的主基督肯定祂自己是真理,而非习俗 —
Dominus noster Christus veritatem se, non consuetudinem, cognominavit」(《论贞女的头巾 La
velazione delle vergini 》1,1)。值得注意戴都良在这句子中,用来指外教徒的宗教的「习
俗 」— consuetudo —这词,若以现代语言来翻译,可以译作「文化潮流」,「时代潮
流」。
对一个像我们今日所生活的年代,所有价值和宗教 — 甚至宗教交谈 — 都摆脱不了相对主
义的影响的年代,这是不可忘记的一课。怀着这目标,谨以被哲学家儒斯定在海滨遇上
的,那位神秘老翁,最后所说的话送给你们 — 亦以此结束今次的教理讲授 —「你尤其要
祈求光之门为你打开,因为若天主及祂的基督不让人了解的话,没有人能够看得见和能够
领悟」(《与提弗尼的对话 Dial.》 7,3) 。
周三公开接见活动中讲解的教理
圣伯多禄广场
2007 年 3 月 21 日
哲学家及殉道者的圣儒斯定
各位亲爱的兄弟姊妹,
我们以初生教会中的那些伟大人物,作为我们这一阵的教理讲授的反省对像。今天我们要
讲的是哲学家和殉道者的圣儒斯定(san Giustino filosofo e martire),第二世纪的护教教父
(Padri apologisti)中最重要的一位。「护教者」(?apologisti?)这词指的,是那些古代基督徒
作家,他们就外教徒和希伯来人对这新宗教的严重指控,挺身而出为其辩护之外,还采用
适应当时的文化的言词来传播基督信仰的教义。所以,可以在这些护教者身上看到他们的
双重性关注:一方面是实实在在的护教性,为初生的基督信仰辩护 (apologhía 这希腊字的
意思正是「辩护」),而同时也是宣扬性,「传教性」,以当代人能领悟的词汇和思想范
畴,来陈述这信仰的内容。
圣儒斯定约于 100 年左右,出生在圣地的撒马黎雅(Samaria)的古舍根(l’antica Sichem);为
了寻找真理,他于不同的希腊哲学派系间徘徊了一段长时间。最后 — 如他自己在他的
《与提弗尼的对话 Dialogo con Trifone》这书前面那几章所说的 — 有位神秘人物,一位他
在海滩遇见的可敬老人,先向他展示单靠自己的力量,人无法满足自己对神的追寻,而使
他陷于恐慌中。继而指示他古先知中,一些可以从他们那儿找到通向天主,和通向「真正
哲学」的道路的人物。辞别时,老者劝勉他要祈祷,以便光之门为他敞开。这记载隐藏着
儒斯定的人生的一段重要插曲:在一段漫长的寻找真理的哲学旅程的终点,他最后淀泊于
基督信仰中。他在罗马创办了一所学校,在那儿免费给他的学生教授这个被他视为真正哲
学的新宗教。事实上,在这新宗教内,他找到真理,也就是找到让他正直地生活的艺术。2
为了这事他被告发,并在 165 年左右,于那位哲学家皇帝马卡欧理奥 (Marco Aurelio) 在位
期间,被判斩首。儒斯定的其中一篇《护教文 Apologia》,正是写给这位皇帝。
这些着述 — 两篇《护教文 Apologie》及《与提弗尼的对话 Dialogo con Trifone》— 是他存
留下来的仅有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儒斯定首先意图描述的,是天主在耶稣基督,在「罗
葛思」— Logos —,即在永生之言,永恒的理性,创造者理性内,完成的创世和救世计
划。每一个人,由于是个具理性的受造物,都是这「罗葛思」的参与者,他们身上各自带
着一粒「种子」,因而能捕捉到真理的一点微光。而这位「罗葛思」于旧约法律中,一如
在希腊哲学中一样,有如在「真理的种子内」,以先知的形像,局部将自己显示给希伯来
人。如今,儒斯定总结说,由于基督信仰是这位「罗葛思」,亲自在历史中将自己整个显
示给人。因此,「所有一切美好的,不论之前是谁所说的,都归属我们基督徒所有」(《护
教文下篇 2 Apol.》 13,4) 。在这种理解下,儒斯定,纵然仍抗拒希腊哲学中存在的矛盾,
但在单只有基督宗教自称是真理和具普世性这理性观点的推动下,他决然地将所有哲学真
理指向「罗葛思」。若旧约有如一个影像指向它所代表的现实般指向基督,那么希腊哲学
同样指向基督和福音,就跟局部倾向与整体结合一样。他并且说,旧约和希腊哲学这两个
现实,就有如两条把人带向基督,带向「罗葛思」的路。就这样,儒斯定解释了为何希腊
哲学不可能与福音真理对立,所以基督徒可以怀着信心,有如从真正的美善那儿,从希腊
哲学汲取有用的思想。为此我可敬的前任,若望保禄二世,指称儒斯定「尽管仍带着小心
的辨别,他实在是达成与哲学思想确实相遇的先锋」:因为儒斯定「在皈依后,纵然仍非
常重视希腊哲学,却大力并清晰地宣报,他在基督信仰中找到『那唯一可靠和有益的哲
学』 (《与提弗尼的对话 Dial.》8,1) 」(《信仰与理性 Fides et ratio》 38)。
总括而言,儒斯定的形象和作品代表着古代教会,舍弃外教徒的宗教,而对哲学,对理性
所作的决定性选择。事实上,面对外教徒的宗教,早期的基督徒极力反对作任何妥协,视
其为偶像崇拜,甚至不惜因此被指控为不敬神和无神论者。儒斯定正是其中的表表者,特
别在他的《护教文上篇 1 Apologia》,他对外教徒的宗教和这宗教的神话,作了极端严厉
的批评,被他视为是在走向真理的路上,将人引入歧途的邪恶路标。正是从他对外教徒的
宗教和这宗教的神话所作的批评,看到哲学正好相反,哲学代表一处让外教主义,犹太主
义和基督信仰相遇的特别领域。就这样,与儒斯定同时代的另一位护教者,撒德的主教梅
理敦(Melitone di Sardi),非常清楚地,将这新宗教定界为:「我们的哲学……」(引载自欧
瑟比奥,《教会史 Storia Eccl.》4,26,7)。3
事实上,外教徒的宗教并不跟随「罗葛思」的道路,而是坚持相信神话,甚至不理会这些
神话已被希腊哲学确定为缺乏真理。因此,外教徒的宗教的没落原是无可避免的事。这没
落正好显示出,当宗教脱离其自身的真理时,便有以下这必然的结果:宗教沦为一堆矫饰
的礼节,习俗和风尚。儒斯定与和他一起的其它护教者,正代表基督信仰选择哲学家的天
主这明确立场,以对抗外教徒的宗教的假神祗。这是一个对「真理」本身的选择,以对抗
那只不过是「习俗」的神话。儒斯定逝世后数十年,戴都良透过他那记于青史和永垂不朽
的句子,这样定界基督徒的同一选择:「我们的主基督肯定祂自己是真理,而非习俗 —
Dominus noster Christus veritatem se, non consuetudinem, cognominavit」(《论贞女的头巾 La
velazione delle vergini 》1,1)。值得注意戴都良在这句子中,用来指外教徒的宗教的「习
俗 」— consuetudo —这词,若以现代语言来翻译,可以译作「文化潮流」,「时代潮
流」。
对一个像我们今日所生活的年代,所有价值和宗教 — 甚至宗教交谈 — 都摆脱不了相对主
义的影响的年代,这是不可忘记的一课。怀着这目标,谨以被哲学家儒斯定在海滨遇上
的,那位神秘老翁,最后所说的话送给你们 — 亦以此结束今次的教理讲授 —「你尤其要
祈求光之门为你打开,因为若天主及祂的基督不让人了解的话,没有人能够看得见和能够
领悟」(《与提弗尼的对话 Dial.》 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