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修漫谈

当前位置:

首页 / 芬芳岁月 / 灵修漫谈

我 的 信 仰 历 程

作者:杨二祥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10-01 20:41:59 浏览次数:


     我生在一个天主教家庭,从小从老人对自己的宗教教育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收了一些宗教思想。以后上了学以及走上了工作岗位,又接受了一些国家教育及社会教育。老实说,成年以后,自己的宗教信仰并不是那样虔诚,因为宗教知识太贫乏了,只可以说是一个滥竽充数名不符其实的挂名教徒。这样的教徒实际上是象“墙头上的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又象山中的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此时的我,对于宗教信仰问题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也可以说是随教徒。
      1966年,中国始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看到了“十六条”的精神内容是文化领域、思想领域触及人灵魂的一场大革命。那时我感到事情倥偬不妙,心中开始思虑着怎样才能躲过这次劫难,于是决定写退教书。经过绞尽脑汁地深思熟虑,在踌躇中便写了份自己认为还满意的退教书。就因为那份退教书中有一句“与天主教割断关系”的话,使自己落入“文革”残忍的旋涡中去,被批判、武斗、专政,使我精疲力竭,遍体憐伤,好象一只落汤鸡。“革命者们”说我退教书中“与天主教割断关系”是明退暗不退,与天主教还藕断丝连。说实话那时写退教书用了“与天主教割断关系”的字句,没有写退出天主教,是怕背叛天主,才这样写的。不料被“革命者们”识破,才成了“文革”的牺牲品。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害了卿卿性命”。“文革”的一瓢冷水,倒浇得我清醒了许多,原来自己的小聪明是惹火烧身,那时自己感到自怨自艾,喟然长叹。既然我天主教的帽子“革命者们”不让摘,为什么不去往牢固地再戴一戴?所以,“文革”后至到现在,我便不断地研究起宗教来。
      老人给自己选择的天主教,未必是世界上最好最真的宗教。自己信的如果不是最好最真的宗教,那不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吗?而且自己的灵魂还不能得救,这是个人生重大问题,不可儿戏。所以我开始走出天主教,对社会上其它宗教进行鸟瞰:
      道教  道教形成于东汉顺帝(公元126—144)时代,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创始人张道陵,也称张天师。道教称神为元始天尊,或无量天尊,奉玉皇大帝为最高的神。道教的中心思想是“道、德”二字。提出“尊道贵德”、“仙道贵生”、“自然无为”、“济世利人”等。道教宣传要人脱离现实,炼丹成仙。主要经文是老子的《道德经》。称人的灵魂是魂魄,魂魄分去则人病,魂魄尽去则人死。罪过多则人死,罪过较少则使人病,欲长生者当积善立功,即可受福于天。称地狱为“冥界”或“幽都”,有时也称“黄泉”。道教提出道(神)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合。后来把算卦、相面、占卜、看阴阳宅、看好日等带有迷信色彩的东西都容纳到了道教的范畴。在戒律方面与天主教基本相同。开始道教为一神教,但后来演变成了多神教。多神教没有道理,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位真神。创始人张道陵是人,不能成为真宗教,是人思想的产物,没有史实根据。
       佛教  佛教在公元前六世纪产生,由印度的一位皇太子悉大多所创,公元58年至75年传入我国。我们习惯说的释迦牟尼并不是人的名字,按印度语,“释迦”是指一个部落或一个家族,“牟尼”是隐修或隐藏的意思,连起来就是在一个部落或家族中出了一个隐蔽修行的人,他的名字叫悉大多。佛教主要的经文是《金刚经》,《金刚经》主要信仰是讲因果报应,轮回转生。如果在这世界上行善避恶,死后不致于转生牲畜,还转生成人。如果行善避恶成道的好人就称为“佛”,“佛”就是超凡脱俗比一般人好的好人,而不是神。佛教有一本书的前言中说:“佛教是叫人如何摆脱低级,摆脱庸俗,趋向至善至美,完美人格的一种教育。所以说佛教学说非宗教学说”。从此前言可以看出,佛教实际上并非是真正的宗教,而是一种道德教育。在佛教中完全讲的是人,没有神的位格。因果报应我赞成,但轮回转生则不能接受。如果一个人不行善作恶,死后转生成了一口猪,并且是转生到他儿子家中,很不符合伦理道德情理。佛教分大乘与小乘两教派,所以有和尚与僧侣(喇嘛)之分。从道德教育上讲,确实对社会有益,但没有神的位格,使人觉得彷徨,管窥蠡测。
       回教  回教也称伊斯兰教,教徒称谓穆斯林,神职人员叫阿訇、毛拉,由沙特阿拉伯的穆罕默德创建于公元七世纪。穆罕默德阿拉伯人称他为“穆圣”,他是个文盲,且有眼疾。据穆氏称,从公元609年-622年的23年中,真主陆陆续续地零星向他启示,他把启示的话让他的圣门弟子记录下来,写成了《可兰经》。《可兰经》亦称《古兰经》,大部分在沙特阿拉伯的城市麦加写成,少部分在麦地那写成。穆罕默德把野蛮的阿拉伯民族的多神教凝聚鼓铸成一神教,这是他对阿拉伯文化不可否认的伟大贡献。回教称神为真主(安拉真神)承认旧约中的梅瑟,称耶稣为先知,尊重耶稣的母亲妈利亚(麦尔彦),他们还在期待着救世主的降来。阿拉伯民族是《圣经》中天主选民的始祖亚巴郎与他埃及的婢女(以后成为妾)哈加尔所生的依市玛耳的后裔。所以回教很多戒律是接收了旧约中的律法。回教也称亚巴郎为他们的祖先,称耶路撒冷为他们的圣地,历史上108年的四次十字军东征就是为争夺耶路撒冷而发生的天主教与回教的圣地争夺战。
      东正教  “东正教”的全称是东方正教。1054年欧洲东部的天主教国家,以意大利东部城市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色路拉里乌斯为首,从天主教分裂出来,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尼西亚信条。西方教会认为天主圣神发自天主圣父和天主圣子(是共发的);而东方教会则认为天主圣神发自天主圣父通过天主圣子(不是共发的)。东正教在领圣体时,既领圣体又领圣血;承认司铎在领受铎位之前的婚姻;尊守大小斋的条律与西方教会亦有不同;婚配圣事的规程比西方教会更为复杂。其它方面基本与天主教相同。分裂后不承认西方教会罗马教皇的领导权,所以东正教属于裂教,实不可取。
      耶稣教  耶稣教原来叫誓反教,后来改称基督新教,始于公元16世纪初叶,是从天主教分裂出去的教派。最初分裂出去有三支:一是马丁路德派。马丁路德原是德国天主教奥斯定修会的一位神父,他恃才傲物,桀骜不训。于是他曲解教义,主张人只靠信德即可成义得救,不需任何善功,1517年从天主教分裂出去,成为路德派。二是加尔文派,加尔文法国人,生活于瑞士的日内瓦,与路德同时,除同意路德所讲的“人靠信德即可成义得救” 的主张外,还提出他个人的主张“人的成义得救是由天主所予定”,结果也从天主教分裂出去,自成加尔文派。三是英国教派,由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所创,他因欲休掉加达利纳皇后,另娶宫女宝兰为后,未蒙教宗允准,就在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上,由于无理取闹的成见,遂于1534年从天主教分裂出去,成立了英国国教圣公会,自立为国教教宗。以上三个教派各自成立后,每个教派的信徒,又因在信仰上意见分歧,遂后又各自分裂,渐渐产生了许多教派,在过去的400多年内,共分裂成了100多个大小不同的教派。耶稣教的《圣经》只有66卷,比天主教少了旧约中的7卷《圣经》,还把旧约中“玛加伯下”12章38-45节删除了,所以耶稣教不承认有炼狱。耶稣亲自立的七件圣事,他们只保留了圣洗及婚配圣事,有的教派保留了圣餐,但也只是纪念,其它圣事都废除了。他们为什么废除了耶稣亲自立的圣事呢?因为耶稣教的牧师不是耶稣的传承人,没有资格施行耶稣立的好多圣事,所以必须篡改《圣经》,丢弃圣事。有的耶稣教派准许教徒离婚,这是和耶稣的命令相背道而驰的。另外耶稣教不承认圣母是童贞的。还主张随便自由解释《圣经》等。综上所述,耶稣教教派的繁多,《圣经》的残缺,信条的鱼目混珠,足以洞见瑕疵斑斑,不能服人。
周游了一圈后,现在需要坐下来冷静地分析一下了,这么多宗教,究竟哪一个才是自己应该信奉的呢?真正值得信奉的真宗教应该具备的条件是:
1、真正的真宗教应该是以信仰为目的,而不应该是手段(与邪教的区别)。
2、创造教会的是神,而不应该是人。
3、必须是一神教,而不应该是多神教。
4、所敬奉的必须是神,而不应该是人。
5、教规教义应该是合理的,对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有积极意义的,合乎逻辑的,富有人性的,对人有好处的。
综观上述,对宗教进行了分析、对比,最后认为还是天主教符合真宗教的条件。因为天主教是以信仰为目的的;是耶稣在公元30年左右亲自建立的,他是人,但也是神;信奉的是神(天主),而不是人;是一神教;教规教义、戒命和圣化方法是对人类和社会有好处的,是合情合理的。所以说天主教是世界上唯一的值得信奉的真宗教。
       天主教是耶稣基督亲自所创立,他是天主第二位子降生成人,代人赎罪的救世主,他不但建立了教会,还召选了宗徒弟子们,训练了他们如何治理照顾他的教会。他亲自向宗徒们传授教规、教义、戒命和圣化方法—七件圣事、祭祀和祈祷。他在三年传教工作中,为了彰显他的天主性,一命治好了好多不治之症,尤其是胎瞎复明。他还复活了三个死人,尤其是拉匝禄死后四天已经臭了,让他立时复生。他于升天前,又派遣了他的宗徒弟子们向普世万民宣扬他的福音和救恩,使万民成为信徒,又派遣圣神降临到教会,领导他们和他们的继承人执行此重大任务,直到世界的终结。他为了消除天人之间因原祖犯命后所形成的鸿沟和隔阂,自愿甘为人类当替罪羊,受难而死,并且死后三日按照他的事先预言而自己复活了,世界上的人亘古至今,谁能自己复活自己,唯独只有耶稣这一位。耶稣基督的死而复活,是天主教信仰的核心依据,耶稣的门徒保禄说:“如果没有耶稣基督的复活,我们的信仰便是假的”。由此可以看出,其它宗教与天主教相比,都不值得一提,也不可信。为了去伪存真,只有信奉父母为自己遴选的真宗教―天主教了。在这40多年中,自己加倍努力地去研读天主教的有关书籍,尤其是研读《圣经》,笃信不移自己的天主教信仰,相信将坚持到生命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