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仁爱悲悯 救助疾苦贫困
作者:张公显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10-01 20:37:55 浏览次数:次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但对那些饱受苦难煎熬的人来说,只表现“恻隐之心”而无实际的帮助救援,那是远远不够的,其恻隐之心也显得苍白无力。因为那些身处困境的人不仅需要他人的同情怜悯安慰,且更渴望有人能够伸出援手,解决他们迫在眉睫的实际困难,这恐怕是每一个曾受身心折磨者的共同心愿。因此,当我们对他人的疾苦灾难表示同情之际,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救助措施,给以适当的物质支援,尽量让他们早日走出痛苦所笼罩的阴霾。
耶稣基督在山中圣训真福八端里所强调的“怜悯人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受怜悯”(玛五7),其中也包含着与之相称的救助。而他所宣布的审判标准,也是看各人对其善行的落实情况而定,那些获得嘉奖而进入天国的灵魂正是因为他所说的“我饿了,你们给了我吃的;我渴了,你们给了我喝的;我作客,你们收留了我;我赤身露体,你们给了我穿的;我患病,你们看顾了我;我在监里,你们来探望了我”(玛二十五35-36)。最后他更明确的指出:“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玛二十五40)。由此可见,他已将对贫病患难者的具体救援提高到一个特别的高度,那么我们又怎能不在自己的信仰生活中加倍认真地实践呢?
慈母教会所颁定的神形哀矜十四端,就是为了遵循主耶稣以上的圣训,让我们将怜悯救助的行动落实在自己周围的兄弟姊妹身上。所说的形哀矜就是指有形可见的物质方面的哀矜:给饥者食;给渴者饮;给裸者衣;照顾病人;看望囚犯;收留旅客;埋葬死者。神哀矜专指精神方面的哀矜:善言劝人;开导愚昧;安慰忧苦;纠正人错;宽恕人侮;原谅人误;为生者、亡者祈祷。
非常明显,认真实践圣训、对遭遇各种灾祸、深陷痛苦者的及时救援都离不开善心、慈心、爱心、以及救主耶稣牺牲自我舍己为人的“福音精神”“利他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培养、建立、并非一朝一夕唾手可得,乃是需要长期对圣经的学习和深刻体悟,对耶稣言行德表的反复回味与仿效,在恒久不断地祈祷中,借着圣神的助佑而完成。如果我们真的要具备救主耶稣悲天悯人的慈爱胸怀,那就应该不遗余力地朝这一方面努力。
主耶稣曾迫切呼吁:“凡劳苦和负重担的,你们都到我跟前来,我要使你们安息”(玛十一28);正因为他“很怜悯这群众”(玛十五32),怕他们空着肚子回去在路上晕倒,于是便显了“增饼”的奇迹,饱足了四千听众;当他看见纳因城寡妇因逝去独子而哭泣时,“就对她动了怜悯的心”(路七13),让其独子由死者中复生;正因为他大慈大悲大能,非常怜悯那些有疾患的民众,所以便“治好了许多患有病痛和疾苦的”(路七21);显了“瞎子看见,瘸子行走,癞病人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路七22),“哑巴开口说话”(玛十二22)等神迹。
虽然我们不可能像耶稣那样用奇迹解救他人的困苦,但却完全可以在别人遭灾难时给以物质的援助和精神的鼓舞,只要我们常常牢记耶稣“你们应当慈悲,就像你们的父那样慈悲”(路六36)的训诲,身体力行,反复实践,一定也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成效而荣主益人。
生活透视
耶稣基督在山中圣训真福八端里所强调的“怜悯人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受怜悯”(玛五7),其中也包含着与之相称的救助。而他所宣布的审判标准,也是看各人对其善行的落实情况而定,那些获得嘉奖而进入天国的灵魂正是因为他所说的“我饿了,你们给了我吃的;我渴了,你们给了我喝的;我作客,你们收留了我;我赤身露体,你们给了我穿的;我患病,你们看顾了我;我在监里,你们来探望了我”(玛二十五35-36)。最后他更明确的指出:“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玛二十五40)。由此可见,他已将对贫病患难者的具体救援提高到一个特别的高度,那么我们又怎能不在自己的信仰生活中加倍认真地实践呢?
慈母教会所颁定的神形哀矜十四端,就是为了遵循主耶稣以上的圣训,让我们将怜悯救助的行动落实在自己周围的兄弟姊妹身上。所说的形哀矜就是指有形可见的物质方面的哀矜:给饥者食;给渴者饮;给裸者衣;照顾病人;看望囚犯;收留旅客;埋葬死者。神哀矜专指精神方面的哀矜:善言劝人;开导愚昧;安慰忧苦;纠正人错;宽恕人侮;原谅人误;为生者、亡者祈祷。
非常明显,认真实践圣训、对遭遇各种灾祸、深陷痛苦者的及时救援都离不开善心、慈心、爱心、以及救主耶稣牺牲自我舍己为人的“福音精神”“利他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培养、建立、并非一朝一夕唾手可得,乃是需要长期对圣经的学习和深刻体悟,对耶稣言行德表的反复回味与仿效,在恒久不断地祈祷中,借着圣神的助佑而完成。如果我们真的要具备救主耶稣悲天悯人的慈爱胸怀,那就应该不遗余力地朝这一方面努力。
主耶稣曾迫切呼吁:“凡劳苦和负重担的,你们都到我跟前来,我要使你们安息”(玛十一28);正因为他“很怜悯这群众”(玛十五32),怕他们空着肚子回去在路上晕倒,于是便显了“增饼”的奇迹,饱足了四千听众;当他看见纳因城寡妇因逝去独子而哭泣时,“就对她动了怜悯的心”(路七13),让其独子由死者中复生;正因为他大慈大悲大能,非常怜悯那些有疾患的民众,所以便“治好了许多患有病痛和疾苦的”(路七21);显了“瞎子看见,瘸子行走,癞病人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路七22),“哑巴开口说话”(玛十二22)等神迹。
虽然我们不可能像耶稣那样用奇迹解救他人的困苦,但却完全可以在别人遭灾难时给以物质的援助和精神的鼓舞,只要我们常常牢记耶稣“你们应当慈悲,就像你们的父那样慈悲”(路六36)的训诲,身体力行,反复实践,一定也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成效而荣主益人。
生活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