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信仰,难有诚信
作者:张公显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1-09-21 11:09:20 浏览次数:次
之所以能够想到这样的标题,乃是因一段手机对话而引起的:身边一位年轻人正用手机与他的“关系户”通话,由交谈的内容和时间猜测,彼此是非常亲密的,但让人惊讶的是持机者竟然在热聊的过程向对方撒谎:明明人在兴平,却说自己“正在西安办事”,让我这“旁听者”一头雾水,百思不得其解:他为什么要弄虚作假?对方会信以为真吗?俗话说,好事不怕人,怕人没好事。他在对方无法验证真伪的情况下,心不跳、脸不红的掩盖真相,一定有不可告人的“阴暗”隐情。继而再想,由关系不错的人所提供的讯息中都难获得真情,那么,好多互不相识的人会有多少真诚可言?能为你报告准确无误、非常真实的消息吗?确实值得深思!
类似情节,层出不穷,人们往往为了各自的目的和利益,常会造假编谎、信口雌黄、肆意毁谤、攻击中伤、背信弃义、阳奉阴违、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这就是眼下的生活现实,让人难以置信的“物化世界”,尽管我们把“诚信”“和谐”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诚信”“和谐”依然离我们非常遥远,究其根源,就是缺乏正确的信仰所致。正如有人所说的:“没有神的观念,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既然不承认神的存在,其内心深处也就无拘无束,无所畏惧,无所顾忌;无论干什么都不必考虑对谁负责或负什么责任,自己的认识、判断就是自己的生活准则、行为标尺,人们也只好按自己的思维模式为所欲为,往往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将道德规范、承诺信誉、合约法律等全部置之度外,目的只是为了创造物质财富、满足自我私欲。所以使“见利忘信”现象越来越普遍,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商品铺天盖地、泛滥成灾、且屡禁不止
过去那些撰写黄色小说的人,自知心虚理亏难见光明,所以常用假名假姓逃避舆论谴责,而现在一些人则毫无顾忌,竟明目张胆以歪理邪说色情暴力等挑战人类道德底线,使人们的良知良能始终笼罩在幽暗阴影之中
近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好多存心不良的人更利用“虚拟世界”“隐身影像”展现荒诞逻辑、歪理邪说、混淆视听、浑水摸鱼,致使好多忠厚老实的网民无所适从,只能随波逐流,深受毒害。如此丑恶现象,无一不是因为偏离对神的信仰与崇拜而酿成的苦果,自作自受,无一幸免。
不久前的5月31日,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到访中国,他在北京的东方君悦酒店举行了一场以全球化和宗教为关键词的媒体圆桌对话。其中曾谈到:“因为相信天堂和地狱的存在,所以才促使您在活着的时候努力做一个好人”。 布莱尔表示,对于某些人来说,这确实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由此可见宗教信仰的力量是任何法律法规、制度章程所无法替代的。
如果一个社会只崇尚金钱、权力,并将此作为衡量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那么,人们的传统美德如诚信、刻苦、勤奋及循规蹈矩的良心便会遗失殆尽。孔老夫子曾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他认为一个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也有人甚至将诚信强调为“立人之本”、“齐家之道”、“交友之基”、“为政之纲”、“经商之魂”、“心灵良药”、人的第二个“身份证”。然而这种诚信必须建立在对天主——神的信仰与崇敬中,否则便是无源之水、缘木求鱼。
只有相信天主是万物的终极真理,是至善的化身,是人类道德的最终根源,相信只有耶稣基督能赎人类之罪,能拯救人类的灵魂。如此才能求得人类大家庭的至善和谐幸福,才能真正讲究诚信互信,互敬互爱互助
著名神学家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e)认为,我们“只有照着信心而生活,而且我们只能够这样做,以我们的信心与祈祷,盼望那给我们以信心之上帝来帮助我们,使我们具有他那大公无私的神性,然后再互相扶持。”他认为信仰源于至高而大能的神,诚信就是智慧。信仰既高于理性,也高于知识,只有信仰才能给人类以真理,使人类的道德完备,思想境界升华,使人具备“莫谓暗中人不见,须知天上主全能”的纯真与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