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礼仪生活 >> 圣枝主日的回想
 礼仪生活
圣枝主日的回想
时间:2014-04-13 14:58:00  作者:杨二祥  点击:28106次  来源:本站原创    

       圣枝主日在古代称为“棕枝节”。犹太人把棕枝看作是胜利的象征。古代君王和将军出征凯旋归来时,用棕树枝搭成一座凯旋门,欢迎还朝,欢迎的人群也都拿棕枝迎接得胜者的归来,这是无上光荣的隆重仪式。棕枝节的举行是在“逾越节”的前一个礼拜。但棕枝在教会的礼节和艺术上是致命者的象征,在圣枝主日群众用棕枝欢迎耶稣,内含两种意义。其一,耶稣是得胜者,因将要完成父的旨意,拯救整个人类。其二,耶稣是致命者,因他将要为全人类而牺牲自己的性命。所以说圣枝主日是耶稣一生最辉煌的一天,但也是他受难的前奏,圣枝主日一过便是耶稣苦难圣周。

       在旧约时代的逾越节之前,全犹太人都要从四面八方向日路撒冷涌来,纪念他们出逃埃及的那天夜晚。他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的守节。正当这个时候耶稣要骑驴进日路撒冷城,消息不胫而走,给那些准备过逾越节的人,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内容。有数不清的人手擎棕枝,高声呼喊,“贺三纳于达味之子!因上主之名而来的当受赞颂!”(玛20:9)这声势浩大的欢呼之声震动了整个日路撒冷城,使全城沸腾起来,我们看,这一天耶稣是多么光荣体面?现在的圣枝主日就是纪念这个日子。

      耶稣骑驴进日路撒冷,为什么成为一个最有价值可纪念的日子呢?因为这一天证明了耶稣就是盼望已久的默西亚。这欢呼的群众,是自发形成的一支游行队伍,也是群众为耶稣举行了一次盛况空前的凯旋大会。

 我们从这个“棕枝节”的盛况中,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思考问题:
一、这一天是旧约《圣经》早就预言了耶稣一生的言论和行动,处处都符合全部《圣经》的预言,就这次耶稣骑驴进日路撒冷,也不是偶然的,而是《圣经》早就预言了:“煦雍女子,你应尽量喜乐;日路撒冷女子,你应该欢呼!看,你的君王到你这里来,他是正义的,胜利的,谦逊的,骑在驴上,骑在驴驹上”(匝9:9)过去的犹太人读到这里会感到奇怪,因为他们想,我们盼望君王默西亚到来时,一定是轰轰烈烈地骑着高头大马或者坐在战车上,威风凛凛。耶稣在世时是多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他为人做了好事,从不宣扬自己。他医治了好多人的疾病,总是要嘱咐一番,不要告诉别人。他为真理,为福音的传播,为正义辛劳奔波,无不得胜。这就是全人类的救恩福音,是我们传扬的大好信息。唯愿我们的舌头变成一支笔,描绘出他完全的一生,书写出美妙的词句和诗歌,歌颂他赞美他。我们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只要想起这位可爱仁慈的救主,心中便觉得甜蜜无比的幸福。他一生完全符合梅瑟的法律和先知的书,凡是指着他说的预言完全应验了。从西奈山到十字架,大约有1520多年,谁能预言1520多年以后的事,并说得清清楚楚呢?这就是《圣经 》为我们的主耶稣所作的真实见证,这个节日不是很有价值可纪念的日子吗?

二、耶稣骑驴荣进日路撒冷时,《圣经》上叙述,很多群众把自己的外衣铺在路上,还有些人从树上砍下树枝来,撒在路上。前呼后拥的群众喊说:“贺三纳于达味之子!因上主名而来的当受赞颂!”众人呼喊的这节经文是从圣咏118篇25节转化来的。“贺三钠”是阿剌美的音译,意谓“求你援助”。但在新约时期,却成了欢呼称庆的感叹词。值得让我们注意的是这些呼喊“贺三纳”的人群中,可以看出里边有三种不同的人。

      第一种是真正蒙受主恩,知恩报爱对主感激涕零的人。在节日之前,听说耶稣骑驴要进日路撒冷的消息,他们都欢欣若狂,主动跑来,自愿脱下他们节日的盛装,铺在路上,盼望耶稣骑驴踏在他们的衣服上,那怕是驴蹄子踏上一两个蹄子印,他们也感到万分的荣幸。他们高兴的手拿棕枝摇晃着,眼含着热泪,走着,跳跃着,呼号着“贺三纳于达味之子!因上主名而来的当受赞颂!”这种人的喊声是真诚的发自肺腑,是发自心灵深处的,他们的欢呼赞颂都一点也不感到累。他们有从死亡中被主救活的人;有罪孽被主赦免的人;有痛苦得主安慰的人;心灵失丧被主光照的人;疾病缠身被主治好的人;蒙主眷顾的人;被主破迷开悟指点迷津的人……他们看到主能不发自内心地感谢和欢呼赞颂吗?他们等待耶稣骑驴踏过他们的衣服,然后兴奋地披在自己身上,从内心感到安慰和温暖。这是多么亲切热烈的场面啊!

      第二种人,他们虽没有脱下衣服,但跑到山上去砍下绿油油的棕树枝,铺在路上,擎在手中,加入到欢迎的人群中,也欢呼“贺三纳”,这种人的感情虽不及前者爱主之深,但对主也不失钦佩和崇敬。这说明他们敢于承认纳匝肋人耶稣就是他们期待已久的基督。这部分人绝大多数听到耶稣的讲道,吃过耶稣分给他们的饼和鱼,看见过耶稣所行的奇迹异事,高兴的听到过耶稣斥责经师和法利塞人的假伪善,赞成耶稣的教导和能力。少年的财主、尼苛德摩、阿黎玛特亚的富人若瑟等都属于这一类人,这批人还不在少数。

      第三种人是上日路撒冷过节的人,他们并不知道日路撒冷城外发生了什么事情,但他们看见在大路上铺满了棕树枝和人们穿着鲜艳的节日盛装,众人手擎棕枝欢呼“贺三纳”时,他们也拿起棕枝,随声附和的欢呼起来。这种人既没尝过耶稣恩惠的滋味,可能也未受过耶稣的教育,抑或听见过耶稣讲道而无动于衷。这种人很可能今天参加欢迎的队伍,欢呼“贺三纳”,明天也可能呼喊“除掉他,钉他在十字架上”。众人都颂扬耶稣美德时,他们也会跟着说几句好话,众人攻击耶稣时,他们也会跟着说耶稣几句坏话。耶稣究竟好在哪里?他们茫然不知。坏在哪里?他们也说不出来。他们是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是随声附和,没有立场。虽然他们对耶稣是这样,但耶稣不会抛弃他们,福音的种子已撒在了他们的心里,其中有不少人后来被圣神的感动,成了热心敬主、爱主的人。

      三、耶稣在三年多的传教工作中,最大的阻力就是经师、司祭长、长老、法利塞人及撒杜塞人。对这几种人,耶稣曾一针见血地怒斥过他们的假伪善行为。耶稣洁净过圣殿,赶出圣殿内卖牛羊鸽子的人,推倒兑换银钱人的桌子。因此这伙人对耶稣结成不解的仇恨,时时欲置他死地而后快。三年多来,他们对耶稣明争暗斗,围攻陷害,其结果又是什么呢?今天他们看到耶稣骑着驴荣进耶京,受到众人如此的爱戴和拥护,他们心中不是滋味,彼此哀叹:“看,你们一无所有!瞧,全世界都跟他去了。”(若12:19)

       这种自叹是法利塞等人承认失败的哀鸣,同时衬托出了耶稣基督的胜利。“看”一字,含有“惊奇地看”和“特殊地看”的意思。这伙法利塞人恃才傲物,桀骜不驯,对这种欢声雷动的场面,望而生畏,又满心嫉妒,惶惶不安。但对这么多百姓的举动,他们却是无可奈何,一个纳匝肋木匠的儿子,竟然造成偌大声势,“全世界都跟他去了”。这句话本是法利塞人的夸大其词。他们说的“世界”是仅限于日路撒冷的,但他们当时并未想到 “全世界都跟他去了”竟成了今天的客观事实。

      四、法利塞等人不甘心于自己的失败,因他们不承认耶稣是默西亚,也不愿让别人承认。有好几个法利塞人,假装很有礼貌地到耶稣跟前,说:“老师责斥你的门徒罢!”这几个法利塞人的意思是,刚才欢呼的口号,应该是对默西亚的赞颂,你是谁?竟敢接受这种口号。耶稣对他们说:“我告诉你们:这些人若不作声,石头就要喊叫了!”(路19:40)

     “石头就要喊叫了!”这句话不免让我们联想起路加福音三章八节所说的:“天主能从这些石头中给亚巴郎兴起子孙来。”石头是没有生命的顽石,当时耶稣是指外邦人说的。路加福音第一章中匝加利亚说的预言,已经十分清楚地告诉以色列子民,在若翰以后来的就是默西亚,对匝加利亚的预言,这些法利塞人既从书上看到过,也听到过,但他们就是心硬如石,死不改悔。群众高兴地欢呼称颂,而他们却要干涉。耶稣回答他们的话,意思是让他们尽情愉快地欢呼吧!你们还不知道真正的默西亚已经就站在你们面前,你们自己不认识,却还要责备已经认识了我的人?

       以上这四个方面,给圣枝主日作了一个简单的论述,在这个节日里,我们也应当从心灵的深处欢呼“贺三纳于达味之子!因上主名来的,当受赞颂!”把这位人类救主,请到我们的心中,与他永远结合不分离。

天主教温州教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堂区报刊或天主教温州教区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天主教温州教区网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天主教温州教区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天主教温州教区网,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堂区报刊或天主教温州教区网)"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
 心情排行榜
天主教温州教区  © 2011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016394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86号  后台管理 投稿邮箱:tangqutongxunb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