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轻扬牧笛 >> 一粒牺牲的麦子——怀念敬爱的徐振存神父
 轻扬牧笛
一粒牺牲的麦子——怀念敬爱的徐振存神父
时间:2013-10-31 23:29:29  作者:晚钟神父  点击:75932次  来源:本站原创    
编者按:在徐振存神父逝世20周年之际,本文作者到永嘉楠溪堂区搜集已故徐振存神父的生平事迹。因着在走访过程中的感动,作者彻夜未眠,含泪写下此文,希望藉此文能够告慰先辈,勉励同道与后人。

     徐公振存神父一九一三年出生于永嘉碧莲,家境贫寒,十几岁就离家修道,在宁波大修院完成了学业后,于1941年晋铎,晋铎后先在苍南钱库任副本堂,后来调往永强任本堂,并担任当地教会小学的校长,直到教难开始,回到温州总堂,但很快就于1955年在温州总堂被捕,被押往湖州劳改,十二年后才获释放。
      1967年回到永嘉碧莲老家之后,住在最小的兄弟徐方禄家中;后来碧莲堂虽归还了圣堂一部分,但因无法入住,加上兄弟家离堂很近,故一直住在弟弟家,除了1993年病重期间,在枫林本堂住了月余,让堂区教友为他过了晋铎50周年金庆之外;一直到1993年9月23日去世,晚年的徐公基本上是住在老家碧莲家中。
      就像许许多多平凡的人一样,如果不通过这次深入采访,那么我们对徐公的了解也就仅停留在上面这一段冷静而平淡的生平记录上了。徐公一生只有默默地付出,他从来没有张扬自己,也没有为自己的生平事迹留下一鳞半爪的文字痕迹;他的圣德,他的感人的事迹,他的传记都写在他曾经牧养过的教友们的心中,特别是写在楠溪教友们的心中。在他们的心中,刻着关于徐公振存神父的一座座无字丰碑,何等神圣,何等庄严,又何等感人肺腑!
      徐公自从1967年回到老家之后,并没有因胆小怕事而一直蜗居在弟弟家小小的阁楼上。在当时宗教信仰还极其不自由,自身还受着监视的处境下,他已经处心积虑地思考着如何寻找亡羊,并牧养四散的羊群的问题。他开始先找到他的一位亲戚,即他弟媳的弟弟邵国政先生,一位热心的青年教友,陪伴他去探访教友,后来又通过他找到了枫林的徐贤磊先生,请他帮忙一起轮流陪徐公作牧灵探访工作。这两位先生当年跟随徐公的时候,都很年轻,现在都已年逾八十了;他们也是我们所采访的主要对象。
      据两位老先生回忆,徐公当年因劳改,和回家后参加建水库等重体力劳动,因不胜重负致残,造成脊柱压缩,终身驼背,行走非常不便。但是就这样,他还是拖着这个残疾之躯,走遍了楠溪江一带的山山水水,足迹踏遍了碧莲、枫林、烘头、岩头、周宅苍坡、垟头陈岙、埭头、小坑、罗坑、渠口、上塘、下嵊、阳岙等乡镇村落,当年的楠溪山区,地域广阔,山路崎岖,没有交通工具,全凭双脚翻山越岭,涉溪过滩。当时,福传者的脚步是多么艰难辛苦啊!可是,也正如圣经上所赞叹的“传播福音者的脚步是多么美丽啊!”(罗十15)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一句话用在徐公的身上完全是当之无愧的。
      因为信仰还不自由的原因,所以徐公常常是在夜晚去探访教友,寻找亡羊。徐公除了因驼背而行动不便外,他的眼睛也有毛病,尤其夜晚,需要人牵着。但就这样,他还是经常一整夜一整夜地去翻山涉溪寻找亡羊。有一次,从下段到小坑,山路非常崎岖,夜里电筒又没电池了,只好摸索着走到小坑,天快亮了,还找不到教友家,徐贤磊先生急中生智,挨户去检查每户人家的门框,从贴过圣号图的痕迹中,才认出一户教友家来;后来在这户教友的帮助下,又召来了五六个教友,就开始听告解,每个教友的告解都听得时间很长,后来中午也来不及吃饭,就做弥撒。弥撒结束后,在回去的路上,徐公和贤磊先生实在太困了,就躺在山间的草地上呼呼睡着了;一觉醒来,太阳都快要落山了。后来又继续出发,以买羊人的身份到了罗坑,想不到来了二十多人,徐公不顾疲惫劳累,告解又听到夜里近十一点,弥撒直到夜里十二点才开始。
       还有一次,是寒冬腊月,徐公在岩头做了弥撒,回去的路上下着大雪,渡口已没有渡船。两人决定从溪滩上涉水过去,贤磊先生要背徐公过去,徐公坚决不肯,说万一摔倒了两人一起冻死。于是两人都脱下长裤,拿在手里,穿着短裤,牵着手,忍着刺骨的冰寒,小心翼翼地趟过了二百多米宽的溪滩,上了岸,冰水都冻结在腿脚上了,只好把结在腿脚上的冰掰下来。穿上长裤艰难地走回家,回家一看,两条腿都成紫色了。
       更为感人的是,有一次为了给烘头的一位教友驱魔,在自己已经病重不能步行的情况下,让两位年轻力壮的教友用两轮板车拖着自己,在山路上颠跛了八个多小时,从碧莲一直折腾到烘头。当徐公拖着残疾之身,疲惫下车的时候,教友们无不为之动容,连教外的村民也被感化而皈依了。正因为徐公具有如此坚定的信心和深厚的德行,所以凡是有请求他老人家驱魔的,人还未到,魔鬼就先惊慌不安了。据邵国政先生和徐公的侄儿徐宗文等人回忆,小溪一位教友,曾背过教,后来附魔了,但魔鬼附在她身上还没什么表现,一位热心的教友原先想领她到徐公住处,让徐公开导她,使她回头信教。那时徐公出门在外还没回来,那个背教的妇女,一到了徐公的住处,就坐立不安;一个劲地嚷:“你们为什么骗我到这里来,你们要害我啊!”这一次的驱魔,也感化了不少外教人,更加坚固了众教友们的信德。更令人惊奇的一次是给乐清新桥头一位望教者家属驱魔,这位望教者是当地村里的一个支部书记,他的妻子附魔十几年了,一直摆脱不开,为此,这位当书记的丈夫一筹莫展万分苦恼,后来在当地一位叫高志权的教友劝说下,请徐公来为之驱魔;徐公问他,你是要党员书记呢?还是要妻子?因为在当时要全家归信才好给他驱魔。这就意味着,他本人也要真心实意地皈依;可这样一来,他就会面临着被退党,革职的危险;但这个人很有决心,回答徐公说:我要妻子。徐公就答应去他家给驱魔。徐公刚一进门,魔鬼就惊慌失措,想置被附的妇女于死地。那附魔者竟拿滚烫的开水往自己头上身上淋;可是很奇怪居然没有受伤,旁观的人惊奇不尽。魔鬼被驱除后,那位当支部书记的望教者就坚决地皈依了,真的毫不顾惜弃职退党,这在教友中又成为一段佳话。
      在采访中,我问徐贤磊先生:你们经常在夜间行路,荒山野岭的,不怕野兽出没吗?徐先生回答说:当时只关心脚下的路,怕摔跟头,所以根本无心顾虑到野兽,毒蛇之类。不过说也奇怪,竟一次也没有遇到。我又问:你们经常在山里走着,有没有饿着肚子啊?徐先生答说:那是常有的,因为在那样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有时即使身上带钱也找不到买吃的地方。我又问道:你当时年轻,家里又有农活,这样跟着徐公,不觉得辛苦吗?他说:怎么不觉得?我有几次累得受不了,都冲着徐公发火了。可是徐公从来没有叫累怨苦,反而安慰我,开导我说:贤磊啊,我们都是罪人,现在有机会为天主作工,应该感恩才对; 我们现在为主,为传福音所受的苦,可以减轻我们将来在炼狱里所受的苦,所以我们该安然接受才对啊!
       徐公是一个极其节约的人,节约到有时让人误认为他十分小气,有一次他去平阳,回来时把自己的半支牙膏忘了带走,就托人捎口信,让平阳的修女妥为保管,以便下次去的时候可以带回,这件事曾让人嗤笑不已。有一次侄儿跟着他到温州城里,到了吃中饭时间,找到一间面店,一问要一块钱一碗面;他想起上一次去温州在另一间面店只要八毛钱一碗面;就拉着侄儿,饿着肚子去找那间只要八毛钱的面店。这种节约使得他非常惜物,他经常利用空隙的时候,把一些旧了破损了的经本,念珠修修补补。当时弥撒经本不容易买到,为了省钱,徐公经常自己抄写弥撒经本。徐公对自己节约,但对那些穷困的教友,总是不遗余力地给以资助,甚至因着这种慷慨还让一些不肖之徒钻了空子,被骗了几次。徐公对于陷入困境中的司铎兄弟的关心与帮助更是周到,有一次特意叫邵国政先生替他到温岭跑一趟,去看望当地的肖神父,他知道肖神父的处境比他更困难,就把自己那已经少得可怜的弥撒献仪转给肖神父,还把自己手抄的一本弥撒经书也送给肖神父用。徐公对别人慷慨大方,可是对自己的亲人却并非如此,他是一个公私极其分明的神父。他的侄儿宗文告诉我说,有一次他家要建新房子,向徐公借三百块钱,徐公竟说什么也不答应。这让宗文很不理解,觉得这位神父伯伯太不近人情,住在他家,吃在他家,对别人都那么慷慨,唯独对自己的亲人却那么小气。
      徐公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永嘉楠溪一带传教,偶尔也会出去到乐清、平阳、瑞安和温州市区一带走走,做一些弥撒,主要是为楠溪堂口的修复作募捐。特别是在逝世前几年,为了收回教产,他到处奔波,劳心劳力。甚至为修堂把自己辛苦积蓄的近一万元全部拿出,以至自己的伙食费都发生了问题。临终之前还念念不忘教会的事,说某某圣堂还缺两扇门板,还有三个堂口的教产没有收回来,放心不下,一直等到徐贤磊等教友答应他一定尽力继续完成他未竟的事,他才安然地闭眼而逝。
       主说:“我来却是为叫他们获得生命,且获得更丰富的生命”(若十10)一生矢志不渝地追随基督,效法基督的徐公,他的生命怎么可能会那么苍白呢?是的,徐公振存神父的生命是质朴的,简单的,就象所有生活在大山里面的人一样,然而,作为主耶稣基督的忠实仆人,徐公的生命却并不肤浅,更不苍白,他的生命是生动的,是丰富的,是有深度的,是有鲜明的属神色彩的。这就是我从那些饱含深情的老教友的叙述中,所得到的关于徐振存神父的生命形象。聆听着关于徐神父的生命故事,也尝试着进入徐神父生命的核心去默观他的一生,渐渐地,圣保禄宗徒的那一句发自内心的话,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出来了——“我生活并不是我在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内生活”。(迦二20)的确,一个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而不以基督为中心的司铎,怎么能活出象徐公振存神父这样质朴而又有深度和力度的生命来呢?走笔至 此,意犹未尽;思绪和内心的情感仍然在翻腾不已,就让我以一首七律来表达对徐公振存神父无尽的缅怀与赞叹吧:
拯灵何惧返穷乡,带月披星夜正长
一片丹心奉恩主,满腔爱火献群羊
纷飞大雪深滩渡,颠荡板车捣旧伤
为有牺牲成麦种,如今喜看好禾场

天主教温州教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堂区报刊或天主教温州教区网"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天主教温州教区网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天主教温州教区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天主教温州教区网,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堂区报刊或天主教温州教区网)"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
 心情排行榜
天主教温州教区  © 2011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016394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186号  后台管理 投稿邮箱:tangqutongxunb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