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展前谈信仰译着强调有助扩阔普世视野
作者: 来源:公教报 发布时间:2012-07-13 07:47:46 浏览次数:次
教会书籍编辑人员提出,多阅读不同类型的海外书籍,有助扩阔信仰的视野。图示香港教会团体过去邀请海外作者出席书展活动。(资料图片)
教会出版人士期望,信徒在欣赏信仰翻译着作的同时不要只着眼于个人与天主关系,也要读通世情,认识不同文化和各地所演绎的信仰思想。
香港书展于七月十八至二十四日假湾仔会展举行,以「读通世情.书出智慧」为主题,来自世界各地逾五百三十家参展商参展,大会亦将举行近三百五十场文化活动,鼓励读者从阅读看世情。
天主教展区设于三号展馆(会展旧翼,摊位3GC16至26),展馆七月十九至二十三日晚上六时及七时各设半小时的活动,让嘉宾分享阅读心得及与读者交流。
圣保禄孝女会香港区院长吴丽芬修女期望,信徒不单去细味翻译作品的灵修智慧,也要读通不同地方的文化和思考方式,这样信徒读者群体才能够成长。
吴修女六月二十九日对本报说,修会的圣保禄书局计划于七月书展推出《沙漠教父——灵修陪伴的智慧》(古伦神父着)及《基督徒的默观之路》(多默.基廷着)等新书。
她说灵修作品多来自外地,但外地读者的喜好却不限于灵修书。她期望本地信徒汲取不同社会文化对接纳知识的态度,以扩阔阅读喜好。
修女说最受教徒欢迎的灵修书,原来翻译难度也高:「中外思考方式不同,中文往往难于百份百表达作者原意......博大精深的灵修作品则邀请神父和相关专家翻译」。
「灵修和文学修养造就成熟的教友。」修女指本地好作品固然应与教徒分享,惟因作家不多,她们便引入外国畅销书以回应教徒需求。
基督教文艺出版社出版总监堵建伟说,不少外地灵修作品亦具备社会幅度,帮助人与社会建立关系,不局限于个人灵性成长。
他七月五日说,翻译作品中既有歷久常新的灵修经典,也有贴近现代人灵性需要的作品:「灵修有很多向导,中心固然是人与上主的关系,也可延伸至与其他人的关系,以至深层的社会灵性,关注社会灵性是否被规限或抑压。」
他说个人属灵成长的题材,较着眼社会现实的受欢迎,但他鼓励读者全面理解作者的思想,以梅顿为例,虽然他的名作《七重山》谈自己的灵修路,但他离世前也展现关心社会的思想。文艺出版社本年初出版了《认识灵修大师梅顿》。
他说处理翻译灵修作品,要在编辑和翻译方面下功夫,才能把读者连繫到写作背景,体会当中的灵修反思,如《草原上的属灵智慧》(麦赖琳修女着)一书中谈及非洲国家刑法时连繫到香港读者关心的层面。
另一方面,公教婚姻辅导会总干事李刘素英七月五日说,小组式研读有助信徒把外地翻译书籍的普世信仰原则,结合到本地处境。
公婚会去年开设「身体神学研习小组」,三十位该会同工、委员及义务导师研读翻译书籍《来自伊甸园的男人和女人——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身体神学》。
李太说,书中强调婚姻不可拆散和尊重身体的信息,也肯定自然家庭计划,而结合经验加以讨论,让参加者对辅导等工作有更深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