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内蒙渡口镇纯朴的农村与福传
作者:蔡智豪 来源:天亚社 发布时间:2012-06-12 08:11:05 浏览次数:次
停电无阻教友踊跃出席分享晚会
清晨三时二十分我们从火车卧铺起床,车票虽是买到乌海,但彭神父昨与碇县的常神父联系后,常神父请我们在乌海前一站的临河站下车,因为此站离碇县渡口镇较近,虽如此也需开车两小时方能抵达。
三时四十分到了临河站,一出站就看到渡口天主堂常神父、刘修女、李修女专程到火车站来接我们,可想而知,他们整夜未睡。坐上车,看到昏暗的车道上,车子行经八线道的大马路、高速公路及乡间的土路,五时半抵达渡口天主堂。
这座天主堂为「玄义玫瑰堂」,红砖所砌,高约十五米,于一九九二年重建,原址建堂已经一百多年了。据常神父所述,由于六六年中国文化大革命许多宗教财产全数充公,也包括天主教,而渡口镇天主堂,是九一年由当地三位年老教友前往北京,经北京神父、主教的协助,向中国国务院陈情,最后国务院在一个月内交办将渡口天主堂归还天主教会,于是九二年即进行重建。
渡口天主堂的常神父一九七零年生,廿五岁被祝圣为神父,他对福传工作非常认真,由于这几年中国政府对宗教较为开放,因此他常带人祈祷,透过祈祷来让未入教的朋友了解信仰天主教并不难,故今年复活节此镇共有一百四十七位教友接受领洗,这与台湾的传教情景似乎非常不同。
这里是偏僻农村,教友呈现出质朴务实的气质。渡口镇位于黄河河套的农业区,常神父说:「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指的就是黄河河套。上午在结束感恩祭、早餐后,我们驱车前往拜访百年的三盛公天主堂。这里的杨神父介绍此天主堂说此建筑外观是仿诺亚方舟,教堂上方的通气孔,样貌如救生圈。二次大战期间,日军空袭此地区,当时炸弹掉落天主堂,把屋顶砸破一个大洞,但落进教堂内的炸弹却未引爆,之后修补教堂屋顶,增立柱子支撑,并撰文说明之,此事被教友称之「奇蹟!天主保佑!」
三盛公天主堂后方为圣母会修女院,会长是杜修女,修女们热情地招待我们享用当地的水果,也带我们参观刚新落成的修女院建筑。杜修女表示因为经费短缺,故修女院无力再设「圣母像」,从台湾随行的福传老师张隆兴先生在了解后,即允诺全力协助筹设,当然修女们高兴万分。
在参访完三盛公天主堂后,我们前往三盛公地区黄河的拦河堰,此堰供给附近广大农区的灌溉用水,此区域主要农产有玉米、小麦、葵瓜子。拦河堰下游为河滩地,常神父表示过去此处曾为本地人戏水的去处,但去年因发生五人溺毙事件,为此黄河管理局赔偿每位罹难者二十万元人民币(一百万元台币),之后就设起栅栏,禁止人们进入河滩地。
在这个地方,大货车超载情形非常严重。常神父表示,这些司机常为了多赚一些,而多载一些,当然也面临遭交警开罚的风险。在返回渡口天主堂的路上,的确看到一男一女的交警在路边拦检大货车,但我却看到女警是穿着「高跟鞋」,实在难以想像穿高跟鞋,如何应付突发的紧急状况。
渡口镇的供电系统并不稳定,今停电二次,长达十几个小时,但停电似乎对此农村影响不大。此次我们的拜访行程,常神父特别为我们举办连续三晚的分享晚会,而今晚在没电的状况下,教友居然出席踊跃,甚至有步行一小时前来的参加者。
彭神父在晚会时,分享他在台湾受到天主、耶稣感召的过程,也特别提及启发他的德国籍神父,他认为实践基督精神重于一切,因此他成为神父后,即希望能以他父亲给他的名字「振坤」作为座右铭,帮助世界、帮助妇女。
在中国农村的人们非常质朴,但却如在夹缝中求生存。整个中国各阶层极力地推动招商发展经济,在资本主义的影响下,形成弱肉强食的野蛮游戏,而这场游戏吸引不少贪婪的人们前往淘金。但野蛮游戏需要耗损庞大的资源、劳力,淘金梦未必成真,但在这场游戏的「赢家」下,却不断地牺牲一群又一群的弱势者。
反观台湾,台湾有良好的教育、医疗、文化水平,有足够的能力发展出新的社会典范,但无奈台湾政府自卑、看轻自己。为此,真心祈祷台湾能坚定主体意识,谨慎面对这场「生死未卜」的野蛮游戏,也祈祷台湾人民能活出自己,避免成为满足少数人利益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