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教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教闻

发展迅速的燕郊教会

作者: 来源:网络转载 发布时间:2018-02-06 13:56:14 浏览次数:


2013年沧州教区为燕郊这个小团体又先后派了圣望会修女何玉杰、胡香芝和蒋连英来协助田神父的工作,那时这个小团体已建立了几个服务小组,神父开始让修女统计外来教友,登记每位教友联系方式及住址并协助堂区的福传工作,尤其家庭探访。田神父一边筹划堂区的发展,一边忙于精心设计新祈祷所的装修。田神父是个非常仁义、热心肠的人,无论谁有困难,需要帮助,他都会想办法帮教友们解决。但自己遇到困难总是默不开口。据他自己回忆说,两个多月胃口不适,血糖偏低,头痛,压力山大。的确,一位新神父面对更多的未知,只有相信、只有与教友们热心祈祷。笔者是2010年在一次公益活动中和田神父相识的,后来听神父说在燕郊服务,就经常电话联系。2014年笔者由于工作原因搬到了燕郊,还记得由田神父带着参观了迎宾路口的老堂,和他及几位教友正在装修的新祈祷所,田神父告诉笔者,麻雀虽小但五脏要俱全。新祈祷所虽然不大,但一进祈祷所就像进入了一座大的圣殿,里面的格局和大教堂一样。
    这个小团体的确让笔者亲身感受到了不同,记得刚搬到这里才参与了两次弥撒,堂区福传组的高芳、乔玉涛和刘秀平就前来探望笔者及家人,了解信仰情况,并一一做下记录,据高芳和乔玉涛(现任燕郊教会会长)介绍,燕郊聚集着很多移民教友,但有的根本不知道这里有教会团体,田神父要求福传组加大力度多给初到燕郊的教友关爱,不仅如此,还要按登记教友的信息,福传组会统一安排去探望。有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教友一下为教友们订200件带有燕郊天主教标记的T恤衫来支持堂区的福传,希望更多的兄弟姊妹找到教会的家。通过此种方式,也的确使越来越多的教友们找到了教会。田神父告诉笔者,燕郊福传离不开聂飞凤、史秀霞、李丽萍、乔秀波等人的付出,他们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福传上,无论是弥撒聚会时,还是晚上晚祷时,总能看到他们在服务教友们,是他们把燕郊的福传搞得火热,这个小团体平均每年受洗人数达40多人。李连贵主教每年都会来燕郊看望教友们,为教友们打气,鼓劲,并且嘱咐会长和教友们要齐心协力将燕郊教会发展壮大。


老祈祷所弥撒中的教友们

    2014年是燕郊教会迅速发展的一年,田神父本想新祈祷所装修后教友们能够搬进来,这时主日聚会老堂就已经满满当当,瞻礼人数更多,由于教友们居住比较分散,即使田神父加上两位修女协助,许多工作开展起来仍感到吃力,于是主教又给燕郊教会派来了李永杰神父,一位灵修很深的神师来协助田神父的牧灵工作。李神父性格温和,平易近人,很快和教友们打成了一片,两位神父共同服务燕郊堂区。新祈祷所也能用了,一位做家具的爱心教友免费出力为新祈祷所制作了跪凳,教堂内的装饰也都是教友们的慷慨奉献,圣堂内的音响设备是北京教区张天路神父奉献的,祭台、读经台的资金是北京南堂捐助的。据田神父回忆,当初购买新祈祷所时,堂口也没有多少资金,是教区主教的鼎力支持以及北京、廊坊周边教友的帮助,更多的是燕郊当地的教友们慷慨集资,像赵宝国、刘文广、张志龙和其他一些做生意的教友们出了大部分资金,才有了这个美林湾祈祷所。
    为了方便教友们参与聚会分了三个弥撒点,神父不在时,教友们也能聚会自发祈祷,分享圣经。但三个聚会点没有一个好的氛围,无法将教友们凝聚到一起,于是田神父和李神父在堂区会议中跟会长们几次探讨教会发展的困难,并一一列出来。赵会长告诉笔者,田神父一心想着如何将移民教友们凝聚起来,一起做点什么事,既能解决务工教友的不稳定,又能为教友们谋一条生意之路,经过几番讨论后,一个新的团体“方舟”从此诞生,“方舟”是由乔玉涛会长依照旧约中方舟救赎的意义而取其名。
    京津冀一体化使得外来务工教友们越来越多,到2015年圣神降临瞻礼已有500多人,81位兄弟姊妹在李连贵主教手中领受了坚振圣事,还记得李主教在弥撒中说:“每次我来燕郊都让我带着感动的泪水,这个小团体奇迹般地从无到有,无不体现天主圣神对燕郊教会的眷顾。自李神父来燕郊后,专务教友们的灵修,提升教友们的信仰,教会定期举办培训,每年暑期组织大学生及青年聚会等活动。虽然没有一个能容纳这么多教友的祈祷场所,但两位本堂神父分期分批为教友们举办培训。燕郊教会也定期为需要帮助的贫穷弱小者组织捐款。先后多次为老人院,贫穷医疗患者提供帮助。
    2015年后半年,沧州教区神职人员调动,田神父出国进修,燕郊新添了两位牧人,杨玉柱神父任本堂,王俊亮神父任副本堂。在三位神父和几位会长的商讨下,2015年8月15日圣母升天节正式成立了堂区慈善小组,本堂杨神父决定将瞻礼弥撒的奉献全部用于慈善。堂区组织几个爱心服务人员先后多次参加由进德公益组织的慈善培训,本堂神父根据燕郊教会的特殊情况,看到燕郊并不适合像农村那样照顾贫穷弱小那样简单,当务之急应把移民教友的信仰照顾好。于是神父会长们商量决定,按照燕郊教会的实际需要,为移民教友们做些具体实际工作。
    12月8日圣母无染原罪瞻礼李永杰神父在弥撒中宣布正式启动三个公益项目,一个是由王俊亮神父提议的信仰培育,王神父看到移民教友们经常忙于工作,做父母的根本没有时间顾及孩子,王神父了解到孩子们除了写作业时间,大部分时间上网玩游戏,看电视,教会应想办法担起部分照看孩子的责任;一个是由赵宝国会长提议的组织老年聚会,他看到燕郊教会的老年教友生活得并不轻松,老人在家庭中的责任越来越大,而且生活孤独,除了要照顾孩子,还要替子女们把家务做好;一个是由圣望会蒋修女提出的碎屑基金,她是去“文生之家”参与学习后心生萌芽,希望鼓励燕郊教友们以同样的方式积攒零用钱用于教会慈善。目前三个项目在堂区搞得十分火热。
    在堂区会议中,神父再次提到了教会祈祷场所的问题,这时别说刚装修好的新祈祷所,就连在迎宾路的老堂,瞻礼日也不够用了。由田神父号召成立的方舟团体,这时在燕郊租下一个占地六十余亩的农贸市场,作为方舟团体的管理者,赵宝国、刘文广等几位会长首先想到的是为教会解决一个祈祷场所,在商场的西南角为教会盖了一个三层楼,一层为教会的圣物组,二层为神父、修女、客人住宿,整个三层作为教友们集会祈祷的场所。2015年圣家节神父们第一次在宽敞明亮的新的祈祷场所举行了弥撒。本堂神父感动地说:“燕郊一个从无到有的小团体,一步步艰辛地走过来,是你们大家撑起了燕郊教会这个大家”。
    2017年复活节弥撒聚会人数已达700多人,而且领洗人数在上升,本堂神父开始完善堂区的各个团体,自老年聚会开始,很多的生面孔陆续开始在弥撒中出现,许多常年不进堂的教友们开始热心起来;青年组分大学生组和已工作组,他们虽然都是老教友,但多数在外务工求职很少进教堂,有的对信仰一无所知,安排他们继续再慕道。堂区慕道班每周日弥撒后对望教友们和再慕道者系统开课,希望通过学习他们进一步了解教会知识。王神父是个心直口快的人,对看不惯的事情直接纠正,也因此赢得教友们的喜爱;弥撒讲道幽默风趣,每次弥撒教友们都听得聚精会神。


在新祈祷所中举行弥撒

   与此同时,教会每年组织大学生青年在9月份开学挨宿舍去寻找教友学生,神父经常组织大学生聚会,为他们举办灵性培育,希望他们在外读书期间也不要忘记信仰,青年大学生是教会中的一大股力量,现在每周聚会都是他们在服务,有的在礼仪组服务,有的在读经班服务。每年七月份大学生毕业,神父为他们专门举祭,感谢他们对堂区的服务,并祝福这些大学生在今后的工作生涯中活出天主的爱。
    2017年圣母无染原罪瞻礼那天,王神父告诉教友们迎宾路老堂房主已不再续签合约,很多教友们听了之后很难过,心里充满了不舍,因为燕郊教会是在那里萌芽发展的。王神父在讲道中安慰教友们,老堂的使命已经完成,我们需要阔步向前,继续发展我们的教会团体。祈求仁慈的天主继续看顾他的这个羊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