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喜乐
作者:蔡天人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4-05-28 07:48:06 浏览次数:次
人生旅途,常有顺境、逆境、成功、失败的不同境遇,自会产生喜、乐、哀、愁的不同情感,导致出现人生处世或振作或消沉的不同心态。作为基督徒应当采取什么态度来处世生活,是喜乐自信地走信主爱主之道呢?还是忧愁哀怨地度悲伤厌倦的生活?这是关乎积极的信仰或是消极的信仰的重大抉择。事实上,耶稣基督降生救赎世人,是天主赐予人类的最大喜讯,天主是要在这一福音里把我们从罪恶的桎梏中拯救出来,迈向喜乐的永生,这是天主的旨意,是我们应当领悟的信仰真谛。因此,在福音喜讯的召唤下,喜乐地跟随主耶稣走完人生旅程,是我们正确的生活态度。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喜乐呢?它的根源在哪里?我们又当怎样善度喜乐的生活?这就需要我们依据圣言训示好好地思索、追寻。
一、喜乐的由来
在圣经开篇《创世纪》里,有关于原祖生活状态的美妙记载:天主造了天地万物后,又“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一男一女”亚当和厄娃,把他们“安置在伊甸的乐园内”生活。这伊甸乐园,环境优美,有“河流灌溉”,“地面生出各种好看好吃的果树”,天主叫原祖“耕种,看守乐园”,并且“要生育繁殖,充满大地,治理大地”……其时,原祖夫妇过着多么惬意的生活:在上主的恩宠眷顾下,生命不死不灭,生活无饥无寒,纯洁而无邪念,满足而无贪婪,既有“耕种”乐趣,又受委派“看守”,既能幸福“生育繁殖”,又有权利“治理大地”,一切需要都得到了满足,自然心生喜乐。更主要的是,与天主亲近相遇,灵性生命分享天主光荣,没有罪恶,没有忧愁,只有恩宠,只有喜乐。
然而,魔鬼伺机报复,他仇恨天主,嫉妒原祖,设计陷阱诱使原祖违犯天主命令,吃了乐园中的“知善恶树上的果子”,妄图“如同天主一样知道善恶”,犯了天大罪恶,失去了天主恩宠,毁灭了乐园的幸福生活。天主的尊威不容亵渎,他重罚魔鬼成为蛇,“在一切畜牲和野兽中是可咒骂的”,并预许最终将有“女人的后裔”“要踏碎你(魔鬼)的头颅”;又把原祖逐出乐园,要他们“一生日日劳苦才能得到吃食”,“必须汗流满面才有饭吃”,而且“地要给你生出荆棘和蒺藜”,使他们会受到刺痛和伤害,并使人的身、灵因犯了罪恶而会死亡,“直到你归于土,因为你是由土来的”。从此,原祖及其子孙将会有忧愁、痛苦和死亡,伊甸园的喜乐失落了。
但是,天主怜悯了人的软弱,预定了救赎计划,派圣子降生成人叫耶稣,以受难圣死被钉十字架上的宝血祭献,代人类赎罪,承担了天主的公义,让人类与天主重新和好,让人的灵性生命新生,再次获得天主的恩宠,人类重新有了希望,也重新有了喜乐。现在,得到天主的恩宠,获得灵性生命的永生,成为了义人们舍生忘死日夜追求的目的。所以,我们处在这样的境地:一方面耶稣基督的救赎带给我们灵性生命重生和进入永生之门的喜乐;一方面原祖遗传的罪性和魔鬼的进攻使得罪恶和忧苦依然在人间存在。人生是喜是忧,是福是祸,就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和进取。人生之路就是一条善与恶、喜与忧、福与祸交织斗争之路。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祈祷和真心悔改,摒弃罪恶,走向圣善,依靠主耶稣之名获得天主的怜悯和恩宠,才能从“三仇”(魔鬼、世俗、肉身)的奴役下得到解脱,从迷茫、忧愁和痛苦中,转化为光明、喜乐和平安。喜乐来之于天主的慈爱。
二、喜乐的性质
基督徒对于喜乐与忧苦有着属神的领悟和体验,是出于人性又超于人性地对其有更深层次的认知和辨识。喜乐与忧愁都是人的情感的反映形式,它们都是人对外界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与态度。喜乐就是人对于所追求事物获得后的舒畅快感,或是对于自己所期待事物、心灵有了可靠寄托并确保能得到完美的价值收获的一种满足感。人的生命包含有肉性生命和灵性生命,因此,喜乐也有肉性喜乐(含物质层次和精神层次)与灵性喜乐之分。因着人、事、地、时的不同,人会感受不同性质的喜乐,作用与程度也不同,有好的,有坏的,有益的,有害的,而作为基督徒最需要的是蕴含基督救恩的灵性喜乐。
喜乐有真有假。凡是能使人的身心获得健康有益的收获所产生的喜乐,对人有好处,这是真喜乐;凡是只图刺激和快感而过度享用吃喝玩乐,甚至涉及黄赌毒等所产生的“喜乐”,只是一时短暂嬉笑欢快,而所带来的对身、心、灵严重危害,却会产生长久的痛苦,这是假喜乐。
喜乐有善有恶。凡是由人的善言善行而带给自己或他人帮助、温暖而产生的喜乐是善的喜乐;凡是由人的恶言恶行、坑蒙拐骗所得的“喜乐”,是阴暗的、犯罪的恶喜乐;更有如残害无辜、杀害人民的法西斯战犯的所谓“胜利喜乐”,却是一种邪恶喜乐。一切恶的喜乐终将受上主的报应惩罚。
人的喜乐应当从肉性喜乐的层面上升到灵性喜乐的层面,肉性喜乐只限于人的肉体所感受的喜乐,而灵性喜乐是更高层次的属神的喜乐,它来自主耶稣基督的救恩,来自人对生命永生的渴求,它需要灵性生命滋养的满足,超越人性对物质、道德的满足,在喜乐的“真”与“善”上面,更有着“美”和“圣”,灵性生命的喜乐就是“真善美圣”的喜乐,它的根源在耶稣基督。
从人对各种喜乐的不同趋向及反映程度,可以折射出人生的不同目标和价值取向。其实,如果没有自觉拥抱属神的灵性喜乐,一切肉性喜乐皆是暂时的“虚而又虚”的,甚至有些肉性喜乐是邪恶的,带来罪恶及死亡,因为“随肉性的切望,导人死亡;随圣神的切望,导人生命与平安”(罗8:6)。基督徒的灵性喜乐是天主的属性,是天主赐于我们的无价珍宝。这喜乐的本质是天主的爱,是我们沐浴在天主的爱里,并传播、分施这份爱,从而分享了天主的生命与光荣,而发自内心深处的无穷神韵的喜乐,在它面前,人的一切忧愁痛苦都会化为甜蜜和心甘情愿,所以基督徒应当热切拥有和彰显这一属神的喜乐。
三、喜乐的力量
天主是爱(若一4:16),天主把爱注入我们心中,使我们享受爱的喜乐,是爱生喜乐,喜乐生力量。喜乐爱主的力量,不只是情感的力量,而是发自心灵的信靠主、依恃主的力量,是人生价值迸发的灵性力量,这力量可以超越人性的限度,战胜“三仇”的进攻,创造出超人的奇迹,书写人类光荣圣洁的辉煌篇章。请看几位世间凡人的感人事迹吧!
圣女婴孩耶稣德肋撒,1873年生于法国热心教友世家,15岁提前加入加尔默罗圣衣会隐修院,九年修道,24岁病逝。她以无比爱主的激情,刻苦精修,达到无我境界,重病后遵院长之命写下修道心得《灵心小史》(又译《一朵小白花》)。死后,其事迹风靡全球,奉为神修典范,被教廷册封为圣人,立为普世传教主保和教会圣师。圣女以万分炽热的爱火,在书中写出其成圣秘诀—神婴小道—一条人人都可以在平凡生活中成圣的道路。她“怀有基督耶稣所怀有的心情”(斐2:5),极度热爱天主,达到“爱至无我,死而不已”地步;她极度谦卑、听命、克制、吃苦,以爱主的喜乐转化成巨大的精神力量,忍受长期孤独、受人委屈、粗衣淡食、寒冷冻饿、繁重脏活、服侍病患、埋葬死者、长时跪祷、常守大斋、罹患肺病、日夜咳嗽等等试炼,始终保持内心喜乐与平安,成为战胜“三仇”的无畏战士。她把自己的一切思言行为甚至生活小事都化入天主的爱中,时时处处抒发对天主的炎炎爱情,从而充满喜乐和力量,克胜种种神形磨难。这就是“神婴小道”的秘诀,我们信友的学习标杆。
贫民窟的圣徒真福印度德兰修女,1910年生于欧洲马其顿,18岁加入爱尔兰洛雷托修会,后赴印度加尔各答服务,从1948年起为印度贫民中最卑微者服务。她以极度爱人的喜乐心情,超人的勇敢力量,在肮脏污秽的街道上抚慰、拥抱那些流浪汉以及患皮肤病、传染病、生脓疮的无家可归者、艾滋病人、濒死的穷人、被遗弃者等等,把他们带回照顾,提供食宿和治疗,使临终者有尊严地离世,体现了天主圣爱的关怀。她建立的“仁爱传教女修会”、“男修会”及“收容所”等机构已遍及五大洲一百二十多个国家,修女七千多名,义工数百万人,影响遍及全球。这种超越人性的济贫救死精神,完全来自对天主圣爱的深刻感悟和巨大喜乐力量的彰显。她满怀喜乐地说:“在穷人身上我看到基督”,她决意“爱,直到成伤”,做广施主爱的伟大社会实践者。她弃绝世俗、彻底清贫、仁爱奉献、谦卑喜乐的善表,深受全世界人民爱戴。197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却把奖金全部捐给印度麻风病人和救济穷人。1997年逝世时,印度举行盛大国葬,国家下半旗,总统致哀,数百万人沿途送葬。她受到全世界不分宗教、民族、政治组织、国家的一致称颂和纪念。
同样,无论在和平年代或教难时期,甘愿为爱主舍弃一切乃至生命的喜乐见证比比皆是,有如圣五伤方济各(实践神贫、仁爱的方济各修会会祖)、圣达米盎(麻风病人的死亡之岛的守护者)、圣董文学(中华教会第一位殉道圣人)等的圣人、殉道者、平信徒等等,更是无法计数,光耀史册。他们为了获得与上主永存永在的爱的结合,哪怕付出倾家荡产、日夜辛劳、流血牺牲的代价也在所不辞,喜乐地奉献。他们或为坚持信仰,或为捍卫真理,或为广传福音,或为服务人群,喜乐地献身天主,献身教会,忍受世苦,不惧身心重负和欺压、打杀的光辉事迹,感人至深,可歌可泣。而广大普通信友,面对遭遇的贫穷、病痛、灾难及“三仇”的进攻,却能忍耐、克胜,甘心背自己的十字架。这是什么力量在支撑?这是信主爱主的喜乐力量在支撑。经上说:“喜乐于上主,就是你们的力量。”(厄下8:10),因信主而爱主,爱主而喜乐,喜乐生渴望,渴望生意志,意志生力量,这种信仰的喜乐力量,无比坚强而巨大,它会引导我们冲破各种障碍,“由门进入圣城”(默22:14),获得胜利,高唱“天上欢乐的凯歌”(默19)。
四、喜乐的生活
天主的爱是真理的、光明的、圣善的、喜乐的爱,这个爱维系着宇宙万物及人类的生存。天主深爱着我们,他造我、救我、养我、护我,并要“把天国赐给你(我)们”(路12:32)。因此,“心灵要因他而喜乐欢畅”(咏33:21),做他中悦的儿女。我们要牢记并践行天主的旨意:“应常欢乐,不断祈祷,事事感谢”(得前5:16)。但是,怎么理解主耶稣又常告诫我们:“要悔改…”(谷1:15)“要哭泣…”(路23:28),“要哀恸…”(玛5:4),“要背自己的十字架…”(玛16:24)的教诲,既需要流泪悲伤,“哭自己的罪”及“哭耶稣受难之死”,又怎能时常喜乐呢?但当我们更深入领会主耶稣训勉的内涵,就可明悟它的真义:主耶稣通过死难的救赎奥迹,就是要把人类从罪恶痛苦中拯救出来,而赐予永生的喜乐。“痛悔”、“哭泣”是为了告别过去的迷糊日子,而喜乐则是当下今日的清醒及来日的圆满。主耶稣的十字架奥迹,改变了人类的命运,他将惩罚转变为拯救,将罪恶转变为正义,将死亡转变为永生,将痛苦转变为甘饴,将背负十字架转变为喜乐。主耶稣要我们“悔改”、“哭泣”、“哀恸”,是要赐给我们“福音”、“天国”和“安慰”。实际上,天主的仁慈大爱就是让我们“信从福音”,“跟随主耶稣”,从人生的一切忧愁痛苦中获得所蕴含的救恩的真正喜乐。所以,我们在“福音的喜讯”下心甘情愿地痛悔、哭泣、哀恸,在忧苦中消灭忧苦,悲伤中消灭悲伤,以内心的喜乐驾驭忧苦与悲伤,这是刚强信德的表现,这种喜乐的信仰人生才是我们正确的生活态度。正如主耶稣向门徒预许“主必再来”时说的:“你们将要忧愁,但你们的忧愁却要变为喜乐”(若16:20)。所以,我们要喜乐地负起人生的重轭,勇敢地走向主耶稣,因为他说:“凡劳苦和负重担的,你们都到我跟前来,我要使你们安息。……因为我的轭是柔和的,我的担子是轻松的。”(玛11:28-30)。为此,我们要——
喜乐地善度信仰生活。“因信成义”也就要“因信喜乐”。这信心、成义和喜乐都源自天主的恩宠,但要我们积极主动地接受、实行和传扬。“心中喜乐是人的生命,是圣德的无尽宝藏”(德30:23),这是基督徒善度信仰生活的智慧。首先,“要兴高采烈地事奉上主”(咏100:2),发自内心喜乐地敬拜、赞美、感恩、歌颂天主,虔诚参与感恩祭、领圣体、办圣事及圣教会礼仪活动;喜乐地反省生活,认罪悔罪,告解补赎,谦卑宽恕,更新生活;神职修道人员喜乐地恪守清贫、贞洁、服从三誓愿,去除私欲,精修圣德,善尽牧灵、传教本份;平信徒喜乐地遵守天主十诫和圣教会规戒,做克已,行奉献;不断地祈祷、读经,与主相处。其次,“一切事,都应以爱而行”(格前6:14),“以讨主的喜悦为光荣”(格后5:9),喜乐地遵行“爱主爱人”,“真福八端”(玛5:1)的教诲,待世人为近人,救助那最小的兄弟;喜乐地善度基督徒家庭生活,教育家人、子女信主爱主,参加教会活动,为主做工;喜乐地为主辩护真理,传播纯正信仰,发展基督羊群,寻求主内的团结共融;喜乐地学习、劳动、工作,作出成绩,创造美善价值。总之,生活出福音精神,成为“地上的盐,世上的光”(玛5:13—16)。
喜乐地承受痛苦与磨难。灾难、痛苦和死亡都是天主的安排,它们伴随左右,但也是我们获得悔改、补赎和试炼的机会。天主痛爱义人,“天主借痛苦拯救受难的人”(约36:15),基督徒面对一切痛苦和患难,不要埋怨和失望,而要把一切苦痛、损失和泪血,包括对中国教会的忧虑,都托付给仁慈的救主耶稣基督,并恳请慈母玛利亚和圣人代祷,求主怜悯与赦免,求主护佑和拯救,喜乐地顺从天主的旨意。我们要以坚定的信德,坚强的爱德,坚忍的望德,喜乐地承受和忍耐一切痛苦、灾难、打击、祸害,甚至死亡的威胁,真诚地发上等爱主之情地紧急呼求,坚信“只要我们与基督一同受苦,也必要与他一同受光荣”(罗8:17),并且积极行动,争取改变危急状态,期待天主的救援,获得主的中悦。因为“忍受试探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经得起考验,必能得到主向爱他的人,所预许的生命之冠”(雅1:12), 这也是我们与非基督徒人生态度的重大区别。
喜乐地传播福音,建设基督人间乐园。喜乐是天主的恩宠,“圣神的效果”(迦5:22),要把它传递到整个世界。主耶稣嘱咐我们的使命:“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谷16:15),也即传播主耶稣降生、救赎、复活、升天的喜讯,传播圣教会训导、共融的喜讯,“去使万民成为门徒”(玛28:19),成为天主的子女。我们要让主耶稣“我是道路,真理,生命”(若14:6)的教诲深入人心,成为万民生命、生活、幸福的宗旨。基督徒要以爱积极地入世处世,喜乐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建设美好的社会和国家。“在爱内没有恐惧”(若—4:18),只有喜乐,爱是天主的智慧和力量,爱能穿透人心和坚甲,爱能化解仇恨和冷漠,爱能慎独和宁静,爱能舍已和救助,爱能喜乐相处和共融,爱能战胜忧苦和万难。在主爱的沐浴下,圣善的喜乐布满大地,一个喜乐的基督人间乐园——永生天国的雏形就一定会实现。
主耶稣山中圣训的”真福八端“,就是喜乐的八端,因为按此教导实行,就将得到真福的报赏。所以,我们要以祈祷、悔改和践行基督福音生活来主动追求和显示天主的喜乐,而不是不敢喜乐或封闭喜乐。实际上,纵观天主创世造人、救世的整个奇妙化工,就会发现我们人类自始至终被赐于喜乐的境遇中;人按天主肖像受造的喜乐,原祖生活于乐园的喜乐,人类救赎于耶稣福音的喜乐,义人们永生赏报的喜乐,我们是完全活于天主慈爱的喜乐中。所以,我们应该感恩报爱,去除罪恶,圣洁生活,度积极的喜乐的信仰人生。“爱永存不朽”(格前13:8),喜乐也永存不朽,信仰喜乐,笑颜常开,心灵平安,充满希望。让我们以“时常喜乐”作为圣教会、家庭及信徒的标志,提升信仰素质和感染力。教宗方济各在多次讲道和推文中激励普世信徒要喜乐,如在6月30日推文说:“基督徒永远不会厌倦和悲伤。爱基督的人充满喜悦,传播喜悦。”当我们追寻到喜乐的真谛,迈开了喜乐的基督徒生活步伐,我们就是一个受天主宠爱、幸福的人,因为主耶稣对门徒们应许说:“但我要再见到你们,那时,你们心里要喜乐,并且你们的喜乐谁也不能从你们夺去”(若16:22)。愿天主的喜乐永远与我们同在!
一、喜乐的由来
在圣经开篇《创世纪》里,有关于原祖生活状态的美妙记载:天主造了天地万物后,又“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一男一女”亚当和厄娃,把他们“安置在伊甸的乐园内”生活。这伊甸乐园,环境优美,有“河流灌溉”,“地面生出各种好看好吃的果树”,天主叫原祖“耕种,看守乐园”,并且“要生育繁殖,充满大地,治理大地”……其时,原祖夫妇过着多么惬意的生活:在上主的恩宠眷顾下,生命不死不灭,生活无饥无寒,纯洁而无邪念,满足而无贪婪,既有“耕种”乐趣,又受委派“看守”,既能幸福“生育繁殖”,又有权利“治理大地”,一切需要都得到了满足,自然心生喜乐。更主要的是,与天主亲近相遇,灵性生命分享天主光荣,没有罪恶,没有忧愁,只有恩宠,只有喜乐。
然而,魔鬼伺机报复,他仇恨天主,嫉妒原祖,设计陷阱诱使原祖违犯天主命令,吃了乐园中的“知善恶树上的果子”,妄图“如同天主一样知道善恶”,犯了天大罪恶,失去了天主恩宠,毁灭了乐园的幸福生活。天主的尊威不容亵渎,他重罚魔鬼成为蛇,“在一切畜牲和野兽中是可咒骂的”,并预许最终将有“女人的后裔”“要踏碎你(魔鬼)的头颅”;又把原祖逐出乐园,要他们“一生日日劳苦才能得到吃食”,“必须汗流满面才有饭吃”,而且“地要给你生出荆棘和蒺藜”,使他们会受到刺痛和伤害,并使人的身、灵因犯了罪恶而会死亡,“直到你归于土,因为你是由土来的”。从此,原祖及其子孙将会有忧愁、痛苦和死亡,伊甸园的喜乐失落了。
但是,天主怜悯了人的软弱,预定了救赎计划,派圣子降生成人叫耶稣,以受难圣死被钉十字架上的宝血祭献,代人类赎罪,承担了天主的公义,让人类与天主重新和好,让人的灵性生命新生,再次获得天主的恩宠,人类重新有了希望,也重新有了喜乐。现在,得到天主的恩宠,获得灵性生命的永生,成为了义人们舍生忘死日夜追求的目的。所以,我们处在这样的境地:一方面耶稣基督的救赎带给我们灵性生命重生和进入永生之门的喜乐;一方面原祖遗传的罪性和魔鬼的进攻使得罪恶和忧苦依然在人间存在。人生是喜是忧,是福是祸,就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和进取。人生之路就是一条善与恶、喜与忧、福与祸交织斗争之路。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祈祷和真心悔改,摒弃罪恶,走向圣善,依靠主耶稣之名获得天主的怜悯和恩宠,才能从“三仇”(魔鬼、世俗、肉身)的奴役下得到解脱,从迷茫、忧愁和痛苦中,转化为光明、喜乐和平安。喜乐来之于天主的慈爱。
二、喜乐的性质
基督徒对于喜乐与忧苦有着属神的领悟和体验,是出于人性又超于人性地对其有更深层次的认知和辨识。喜乐与忧愁都是人的情感的反映形式,它们都是人对外界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与态度。喜乐就是人对于所追求事物获得后的舒畅快感,或是对于自己所期待事物、心灵有了可靠寄托并确保能得到完美的价值收获的一种满足感。人的生命包含有肉性生命和灵性生命,因此,喜乐也有肉性喜乐(含物质层次和精神层次)与灵性喜乐之分。因着人、事、地、时的不同,人会感受不同性质的喜乐,作用与程度也不同,有好的,有坏的,有益的,有害的,而作为基督徒最需要的是蕴含基督救恩的灵性喜乐。
喜乐有真有假。凡是能使人的身心获得健康有益的收获所产生的喜乐,对人有好处,这是真喜乐;凡是只图刺激和快感而过度享用吃喝玩乐,甚至涉及黄赌毒等所产生的“喜乐”,只是一时短暂嬉笑欢快,而所带来的对身、心、灵严重危害,却会产生长久的痛苦,这是假喜乐。
喜乐有善有恶。凡是由人的善言善行而带给自己或他人帮助、温暖而产生的喜乐是善的喜乐;凡是由人的恶言恶行、坑蒙拐骗所得的“喜乐”,是阴暗的、犯罪的恶喜乐;更有如残害无辜、杀害人民的法西斯战犯的所谓“胜利喜乐”,却是一种邪恶喜乐。一切恶的喜乐终将受上主的报应惩罚。
人的喜乐应当从肉性喜乐的层面上升到灵性喜乐的层面,肉性喜乐只限于人的肉体所感受的喜乐,而灵性喜乐是更高层次的属神的喜乐,它来自主耶稣基督的救恩,来自人对生命永生的渴求,它需要灵性生命滋养的满足,超越人性对物质、道德的满足,在喜乐的“真”与“善”上面,更有着“美”和“圣”,灵性生命的喜乐就是“真善美圣”的喜乐,它的根源在耶稣基督。
从人对各种喜乐的不同趋向及反映程度,可以折射出人生的不同目标和价值取向。其实,如果没有自觉拥抱属神的灵性喜乐,一切肉性喜乐皆是暂时的“虚而又虚”的,甚至有些肉性喜乐是邪恶的,带来罪恶及死亡,因为“随肉性的切望,导人死亡;随圣神的切望,导人生命与平安”(罗8:6)。基督徒的灵性喜乐是天主的属性,是天主赐于我们的无价珍宝。这喜乐的本质是天主的爱,是我们沐浴在天主的爱里,并传播、分施这份爱,从而分享了天主的生命与光荣,而发自内心深处的无穷神韵的喜乐,在它面前,人的一切忧愁痛苦都会化为甜蜜和心甘情愿,所以基督徒应当热切拥有和彰显这一属神的喜乐。
三、喜乐的力量
天主是爱(若一4:16),天主把爱注入我们心中,使我们享受爱的喜乐,是爱生喜乐,喜乐生力量。喜乐爱主的力量,不只是情感的力量,而是发自心灵的信靠主、依恃主的力量,是人生价值迸发的灵性力量,这力量可以超越人性的限度,战胜“三仇”的进攻,创造出超人的奇迹,书写人类光荣圣洁的辉煌篇章。请看几位世间凡人的感人事迹吧!
圣女婴孩耶稣德肋撒,1873年生于法国热心教友世家,15岁提前加入加尔默罗圣衣会隐修院,九年修道,24岁病逝。她以无比爱主的激情,刻苦精修,达到无我境界,重病后遵院长之命写下修道心得《灵心小史》(又译《一朵小白花》)。死后,其事迹风靡全球,奉为神修典范,被教廷册封为圣人,立为普世传教主保和教会圣师。圣女以万分炽热的爱火,在书中写出其成圣秘诀—神婴小道—一条人人都可以在平凡生活中成圣的道路。她“怀有基督耶稣所怀有的心情”(斐2:5),极度热爱天主,达到“爱至无我,死而不已”地步;她极度谦卑、听命、克制、吃苦,以爱主的喜乐转化成巨大的精神力量,忍受长期孤独、受人委屈、粗衣淡食、寒冷冻饿、繁重脏活、服侍病患、埋葬死者、长时跪祷、常守大斋、罹患肺病、日夜咳嗽等等试炼,始终保持内心喜乐与平安,成为战胜“三仇”的无畏战士。她把自己的一切思言行为甚至生活小事都化入天主的爱中,时时处处抒发对天主的炎炎爱情,从而充满喜乐和力量,克胜种种神形磨难。这就是“神婴小道”的秘诀,我们信友的学习标杆。
贫民窟的圣徒真福印度德兰修女,1910年生于欧洲马其顿,18岁加入爱尔兰洛雷托修会,后赴印度加尔各答服务,从1948年起为印度贫民中最卑微者服务。她以极度爱人的喜乐心情,超人的勇敢力量,在肮脏污秽的街道上抚慰、拥抱那些流浪汉以及患皮肤病、传染病、生脓疮的无家可归者、艾滋病人、濒死的穷人、被遗弃者等等,把他们带回照顾,提供食宿和治疗,使临终者有尊严地离世,体现了天主圣爱的关怀。她建立的“仁爱传教女修会”、“男修会”及“收容所”等机构已遍及五大洲一百二十多个国家,修女七千多名,义工数百万人,影响遍及全球。这种超越人性的济贫救死精神,完全来自对天主圣爱的深刻感悟和巨大喜乐力量的彰显。她满怀喜乐地说:“在穷人身上我看到基督”,她决意“爱,直到成伤”,做广施主爱的伟大社会实践者。她弃绝世俗、彻底清贫、仁爱奉献、谦卑喜乐的善表,深受全世界人民爱戴。197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却把奖金全部捐给印度麻风病人和救济穷人。1997年逝世时,印度举行盛大国葬,国家下半旗,总统致哀,数百万人沿途送葬。她受到全世界不分宗教、民族、政治组织、国家的一致称颂和纪念。
同样,无论在和平年代或教难时期,甘愿为爱主舍弃一切乃至生命的喜乐见证比比皆是,有如圣五伤方济各(实践神贫、仁爱的方济各修会会祖)、圣达米盎(麻风病人的死亡之岛的守护者)、圣董文学(中华教会第一位殉道圣人)等的圣人、殉道者、平信徒等等,更是无法计数,光耀史册。他们为了获得与上主永存永在的爱的结合,哪怕付出倾家荡产、日夜辛劳、流血牺牲的代价也在所不辞,喜乐地奉献。他们或为坚持信仰,或为捍卫真理,或为广传福音,或为服务人群,喜乐地献身天主,献身教会,忍受世苦,不惧身心重负和欺压、打杀的光辉事迹,感人至深,可歌可泣。而广大普通信友,面对遭遇的贫穷、病痛、灾难及“三仇”的进攻,却能忍耐、克胜,甘心背自己的十字架。这是什么力量在支撑?这是信主爱主的喜乐力量在支撑。经上说:“喜乐于上主,就是你们的力量。”(厄下8:10),因信主而爱主,爱主而喜乐,喜乐生渴望,渴望生意志,意志生力量,这种信仰的喜乐力量,无比坚强而巨大,它会引导我们冲破各种障碍,“由门进入圣城”(默22:14),获得胜利,高唱“天上欢乐的凯歌”(默19)。
四、喜乐的生活
天主的爱是真理的、光明的、圣善的、喜乐的爱,这个爱维系着宇宙万物及人类的生存。天主深爱着我们,他造我、救我、养我、护我,并要“把天国赐给你(我)们”(路12:32)。因此,“心灵要因他而喜乐欢畅”(咏33:21),做他中悦的儿女。我们要牢记并践行天主的旨意:“应常欢乐,不断祈祷,事事感谢”(得前5:16)。但是,怎么理解主耶稣又常告诫我们:“要悔改…”(谷1:15)“要哭泣…”(路23:28),“要哀恸…”(玛5:4),“要背自己的十字架…”(玛16:24)的教诲,既需要流泪悲伤,“哭自己的罪”及“哭耶稣受难之死”,又怎能时常喜乐呢?但当我们更深入领会主耶稣训勉的内涵,就可明悟它的真义:主耶稣通过死难的救赎奥迹,就是要把人类从罪恶痛苦中拯救出来,而赐予永生的喜乐。“痛悔”、“哭泣”是为了告别过去的迷糊日子,而喜乐则是当下今日的清醒及来日的圆满。主耶稣的十字架奥迹,改变了人类的命运,他将惩罚转变为拯救,将罪恶转变为正义,将死亡转变为永生,将痛苦转变为甘饴,将背负十字架转变为喜乐。主耶稣要我们“悔改”、“哭泣”、“哀恸”,是要赐给我们“福音”、“天国”和“安慰”。实际上,天主的仁慈大爱就是让我们“信从福音”,“跟随主耶稣”,从人生的一切忧愁痛苦中获得所蕴含的救恩的真正喜乐。所以,我们在“福音的喜讯”下心甘情愿地痛悔、哭泣、哀恸,在忧苦中消灭忧苦,悲伤中消灭悲伤,以内心的喜乐驾驭忧苦与悲伤,这是刚强信德的表现,这种喜乐的信仰人生才是我们正确的生活态度。正如主耶稣向门徒预许“主必再来”时说的:“你们将要忧愁,但你们的忧愁却要变为喜乐”(若16:20)。所以,我们要喜乐地负起人生的重轭,勇敢地走向主耶稣,因为他说:“凡劳苦和负重担的,你们都到我跟前来,我要使你们安息。……因为我的轭是柔和的,我的担子是轻松的。”(玛11:28-30)。为此,我们要——
喜乐地善度信仰生活。“因信成义”也就要“因信喜乐”。这信心、成义和喜乐都源自天主的恩宠,但要我们积极主动地接受、实行和传扬。“心中喜乐是人的生命,是圣德的无尽宝藏”(德30:23),这是基督徒善度信仰生活的智慧。首先,“要兴高采烈地事奉上主”(咏100:2),发自内心喜乐地敬拜、赞美、感恩、歌颂天主,虔诚参与感恩祭、领圣体、办圣事及圣教会礼仪活动;喜乐地反省生活,认罪悔罪,告解补赎,谦卑宽恕,更新生活;神职修道人员喜乐地恪守清贫、贞洁、服从三誓愿,去除私欲,精修圣德,善尽牧灵、传教本份;平信徒喜乐地遵守天主十诫和圣教会规戒,做克已,行奉献;不断地祈祷、读经,与主相处。其次,“一切事,都应以爱而行”(格前6:14),“以讨主的喜悦为光荣”(格后5:9),喜乐地遵行“爱主爱人”,“真福八端”(玛5:1)的教诲,待世人为近人,救助那最小的兄弟;喜乐地善度基督徒家庭生活,教育家人、子女信主爱主,参加教会活动,为主做工;喜乐地为主辩护真理,传播纯正信仰,发展基督羊群,寻求主内的团结共融;喜乐地学习、劳动、工作,作出成绩,创造美善价值。总之,生活出福音精神,成为“地上的盐,世上的光”(玛5:13—16)。
喜乐地承受痛苦与磨难。灾难、痛苦和死亡都是天主的安排,它们伴随左右,但也是我们获得悔改、补赎和试炼的机会。天主痛爱义人,“天主借痛苦拯救受难的人”(约36:15),基督徒面对一切痛苦和患难,不要埋怨和失望,而要把一切苦痛、损失和泪血,包括对中国教会的忧虑,都托付给仁慈的救主耶稣基督,并恳请慈母玛利亚和圣人代祷,求主怜悯与赦免,求主护佑和拯救,喜乐地顺从天主的旨意。我们要以坚定的信德,坚强的爱德,坚忍的望德,喜乐地承受和忍耐一切痛苦、灾难、打击、祸害,甚至死亡的威胁,真诚地发上等爱主之情地紧急呼求,坚信“只要我们与基督一同受苦,也必要与他一同受光荣”(罗8:17),并且积极行动,争取改变危急状态,期待天主的救援,获得主的中悦。因为“忍受试探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经得起考验,必能得到主向爱他的人,所预许的生命之冠”(雅1:12), 这也是我们与非基督徒人生态度的重大区别。
喜乐地传播福音,建设基督人间乐园。喜乐是天主的恩宠,“圣神的效果”(迦5:22),要把它传递到整个世界。主耶稣嘱咐我们的使命:“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谷16:15),也即传播主耶稣降生、救赎、复活、升天的喜讯,传播圣教会训导、共融的喜讯,“去使万民成为门徒”(玛28:19),成为天主的子女。我们要让主耶稣“我是道路,真理,生命”(若14:6)的教诲深入人心,成为万民生命、生活、幸福的宗旨。基督徒要以爱积极地入世处世,喜乐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建设美好的社会和国家。“在爱内没有恐惧”(若—4:18),只有喜乐,爱是天主的智慧和力量,爱能穿透人心和坚甲,爱能化解仇恨和冷漠,爱能慎独和宁静,爱能舍已和救助,爱能喜乐相处和共融,爱能战胜忧苦和万难。在主爱的沐浴下,圣善的喜乐布满大地,一个喜乐的基督人间乐园——永生天国的雏形就一定会实现。
主耶稣山中圣训的”真福八端“,就是喜乐的八端,因为按此教导实行,就将得到真福的报赏。所以,我们要以祈祷、悔改和践行基督福音生活来主动追求和显示天主的喜乐,而不是不敢喜乐或封闭喜乐。实际上,纵观天主创世造人、救世的整个奇妙化工,就会发现我们人类自始至终被赐于喜乐的境遇中;人按天主肖像受造的喜乐,原祖生活于乐园的喜乐,人类救赎于耶稣福音的喜乐,义人们永生赏报的喜乐,我们是完全活于天主慈爱的喜乐中。所以,我们应该感恩报爱,去除罪恶,圣洁生活,度积极的喜乐的信仰人生。“爱永存不朽”(格前13:8),喜乐也永存不朽,信仰喜乐,笑颜常开,心灵平安,充满希望。让我们以“时常喜乐”作为圣教会、家庭及信徒的标志,提升信仰素质和感染力。教宗方济各在多次讲道和推文中激励普世信徒要喜乐,如在6月30日推文说:“基督徒永远不会厌倦和悲伤。爱基督的人充满喜悦,传播喜悦。”当我们追寻到喜乐的真谛,迈开了喜乐的基督徒生活步伐,我们就是一个受天主宠爱、幸福的人,因为主耶稣对门徒们应许说:“但我要再见到你们,那时,你们心里要喜乐,并且你们的喜乐谁也不能从你们夺去”(若16:22)。愿天主的喜乐永远与我们同在!